留声机
七年前的今天(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平静地走完了他近一个世纪的漫漫人生路。他给世人留下的科学财富,难以用简单的数字或断语来形容。
航天科学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系统科学大师。在组织实施我国导弹、航天工程中,他成功运用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工程技术”的方法,建立了一整套中国现代工程系统开发的技术过程和组织管理方法,为我国国防科研管理体系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软禁岁月成就新兴学科
1954年学术著作《工程控制论》出版,很快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书中提出的“在工程中实现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理论原理,不仅解决了火箭喷管传递函数、远程火箭自动导航、火箭发动机燃烧伺服稳定等火箭喷气技术中的关键难题,而且在整个工业界和工程技术的范围内,都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
《工程控制论》轰动了整个科学界。谁又能想到,这部书的作者钱学森,是在学术事业几乎完全停摆、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境况下,另辟蹊径完成的杰作?
1950年,“麦卡锡主义”笼罩美国,当时的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并指控钱学森是共产党员,非法入境。正值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之际,钱学森向美国政府提出了归国请求。但美国政府认为,钱学森从事的空气动力学、弹性力学、喷气和火箭推进技术等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掌握着美国军方的重要机密,钱学森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拘留两周,得到保释之后,又遭受美国政府长达5年之久的监视,想要回国,更是阻力重重。
如果自己改变研究方向,美国政府还有什么理由再阻挠自己回国呢?下决心放弃钻研多年的研究领域,他把目光投向毫无“秘密”可言的控制论上。
1949年,美国科学家维纳发表了《控制论》,宣布开创一门新学科。
维纳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定性性质,以及整个系统的运动状态,这与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凭借自己在火箭技术方面的丰富经验,钱学森敏锐地认识到,维纳的控制论与火箭制导工程问题存在着相通性,甚至不仅在火箭技术领域,整个工程技术领域几乎到处都存在着“被控制”或“被操作”的系统,于是他用这种更加系统的方法来观察问题,提出了一门新科学——工程控制论。
集中力量,发挥整体优势
1955年,历尽磨难的钱学森终于得到了获准回国的消息。
在当时的中国,应该重点发展导弹,还是发展飞机?面对战略选择的重要关口,结合当时国内的技术要素、环境,钱学森一针见血地指出,导弹的关键是制导,飞机的核心是发动机,两项关键技术,制导比发动机更易于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回看历史,我们惊讶于当年钱学森的眼光是多么正确,正是在这样的指导下,建立起整个航天事业的格局——这也源自钱学森一以贯之的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思想。
航天科学技术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系统原理,一个系统的功能由要素、结构、环境三方面共同决定,在要素和环境既定的情况下,结构则起决定作用。
钱学森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把新中国成立初期航天科研队伍比作一个规模庞大的系统,当时面临的状况是:薄弱的工业基础、设备和人才队伍是既定的,这些要素在短期内无法明显提高;国际环境是既定的,西方和苏联封锁我们的局面短期内也不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自力更生搞出火箭导弹,决定性的环节在于设计好这个系统的结构,也就是从组织管理上下工夫。
中国航天人要在较短时间内把成千上万的人组织起来,用比美英和苏联更短的时间获得成功,就要更加倚重于应用系统工程来组织管理。
他的《论系统工程》一书,是中国系统科学的经典著作,开创了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科学意义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与技术,在研制体制上是研究、规划、设计、试制、生产和试验一体化;在组织管理上是总体设计部和两条指挥线的系统工程管理方式,说得通俗点,就是“集中力量,发挥整体优势。”直到今天,这种理论不仅指导了航天事业的应用实践,对整个军工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