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一周国际要闻
(10月17日—10月23日)

    本周焦点

    美国托卡马克聚变反应堆破世界纪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在阿尔卡特C-Mod托卡马克聚变反应堆实验中创造世界新纪录,等离子体压强首次超过两个大气压。鉴于高压等离子体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人类距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又近一步。

    服役23年的阿尔卡特C-Mod实验装置曾在2005年创造了1.77个大气压的世界纪录,此次压强更是达到2.05个大气压,等离子体每秒发生300万亿次聚变反应。新纪录在该装置以往成绩的基础上提高了15%,对应温度达到3500万摄氏度,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两倍。

    本周明星

    “斯基亚帕雷利”着陆器折戟火星

    “ExoMars 2016”火星探测任务的着陆器日前在火星按计划实行软着陆,其原本打算展开4天的短期火星表面探测,但在着陆前一段时间与欧空局失联。目前调查原因是,着陆器张开制动伞后发生异常,发动机早于预定时间熄火。

    本周争鸣

    完全人工培养出功能正常的小鼠卵细胞

    日本科学家林克彦团队成功在培养皿中生成了完全由细胞培养产生且功能正常的小鼠卵子,这些由多能干细胞生成的卵子能产下健康的、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这是首次小鼠的人造卵细胞无需植入母鼠体内进行培养,该成果被视为干细胞领域鲜有的成就,有望为人类不孕不育疗法提供重要工具。但如何安全而合乎道德地利用该技术,也成为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

    一周之“首”

    美首款基因治疗产品有望上市

    美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出一种可治疗“失明”的基因治疗产品“SPK-RPE65”,如果明年完成审批程序,有望成为在美国上市的首个基因疗法产品,其有可能治疗致失明的罕见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中子束首次拍摄出大体积物体全息图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科学家带领的研究团队,首次利用中子束为大体积物体拍摄出全息图,并获得其深处暗埋接口的详细信息,这一方法有望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激光全息技术,成为既能测量10微米尺寸微型结构,又能获得大体积材料内部信息的有力工具。

    一周技术刷新

    3D打印肾脏重要结构接近真实功能

    哈佛大学科学家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体肾脏中近端小管,这是组成肾脏基本功能单位的最重要结构,其功能几乎与健康肾脏中的近端小管完全一致。新人工组织可用来从体外帮助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以及在药物研发中测试新药毒性,向获得可移植人工肾脏迈出重要一步。

    前沿探索

    太阳系边缘发现新天体

    天文学家确认了一个遥远的冰冷世界。它位于太阳系极远端,公转一周需要2万年,轨道远超冥王星。该天体目前暂名L91,其特殊的位置和轨道或意味着,有一颗未被发现的巨行星在拉扯它,而这颗巨行星很有可能就是人们苦苦寻觅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

    电子自旋信息在超导体内成功传输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成功实现在超导材料内传输电子自旋信息,从而克服了量子计算的一大主要挑战。该最新突破为量子信息储存打开全新可能,三明治结构独特的超导性能也将带来全新的量子材料,为构建量子传导装置奠定基础。

    美抗癌“登月计划”战略报告公布

    美国白宫官网17日正式公布了副总统拜登提交给奥巴马总统的关于抗癌“登月计划”的战略性报告,以及任务顾问小组撰写的补充性报告。为了完成“5年内加快抗癌进展”的目标,报告提出了5大战略目标和大量政策建议,并呼吁国内外数据共享。

    《蒙特利尔议定书》向前一步

    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办的联合国大会上,全球197个国家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决定禁止令全球变暖雪上加霜的制冷剂——氢氟碳化物(HFCs)的使用。相关人士估计,在21世纪剩下的岁月中,这一协议有望将该物质可能的排放量减少88%。

    月球上发现200多个新陨石坑

    美国科研人员借助轨道飞行器在月球上发现了200多个新陨石坑,数量比当前模型预测的多出33%,它们的形成速度远超过人类想象。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陨石坑的形成过程和速度,后者对于推断月球甚至其他类地天体上的岩石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奇观轶闻

    “听”出蛋白质结构突变

    能想象吗,用耳朵也能研究蛋白质!一国际小组研发出一种声处理技术,可将蛋白质数据转换成有旋律的乐曲,科学家经过一定训练后,即可从中听出不同的蛋白质结构,从而发现异常突变。这一独特的研究手段,为枯燥的蛋白质研究添加了一点儿趣味。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