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1日 星期六
“罗塞塔”轻“吻”彗星 结束12年“追星”之旅

    科技日报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房琳琳)北京时间30日晚18时40分,欧洲空间局(ESA)“罗塞塔”号探测器坠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表面,随着它传回地球的信号变成一条永恒的直线,创造人类太空探测史奇迹的瑰丽乐章完满谢幕。

    “罗塞塔”号于2004年发射升空,经过10年飞行,于2014年8月成功抵达彗星轨道,11月,其搭载的着陆器“菲莱”成功释放并登陆彗星后,“罗塞塔”母船持续做绕轨科学探测。

    此时的“罗塞塔”和彗星67P距离地球7.19亿公里,正远离太阳,太阳能动力探测器很难获得足够的阳光,这也是欧空局选择此时结束任务的重要原因。

    “轻柔地”坠落前,“罗塞塔”会工作到最后一秒。探测器任务的结束并不代表科学研究的中止,其各项科学载荷在此前两年发回来的大量数据仍有待科学家深入研究。

    “罗塞塔”号任务令人难忘的经历,莫过于着陆器“菲莱”一波三折的登陆经历,由于锚固鱼叉故障,“菲莱”弹跳着跌入悬崖下面的阴凉地带,凭借储备的能量,它持续工作了60个小时,成功传回了包括周围环境图像等大量数据。因太阳能电池板无法接触阳光,“菲莱”随后陷入“失踪”状态。期间曾短暂恢复联系,直到今年9月初,“罗塞塔”终于“发现”了失踪两年、被卡在悬崖裂缝中的“菲莱”。

    截至目前,“罗塞塔”号探测器的重要成果包括:彗星上的水与地球水类型不同,挑战了此前“地球水来自彗星”的理论假设;彗星周围稀薄的气体中存在甘氨酸和磷元素,甘氨酸是被认为“生命基石”氨基酸的一种;彗星主体的两部分是分别形成的,后来在低速碰撞中融合到了一起;彗星表面比炭还黑,主要覆盖着尘埃和富含碳的有机分子,水冰较少,核心由尘埃、岩石和冷冻气体组成,等等。

    科学家认为,彗星如同时间胶囊,“罗塞塔”号传回的丰富数据将有助科学家探清与太阳系形成、地球上水的来源乃至生命起源有关的奥秘。

    总编辑圈点

    在茫茫宇宙中,彗星也许是最迷人的存在之一。它们像一根擦亮的火柴,浪漫、耀眼而又转瞬即逝。在科学家眼里,彗星的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们蕴藏着太阳系起源之谜。12年前,“罗塞塔”号不辞劳苦、长途跋涉追逐彗星67P并与之相会,虽然探测过程一波三折,但它的辛苦没白费——比如,其探测结果使“地球水来自彗星”的假设遭到了挑战。相信科学家会根据它传回的大量数据,揭开更多科学奥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