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30日 星期五
丽水山体滑坡如何科学施救
——科技日报记者连线浙江大学冉启华教授

    本报记者 宦建新

    受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和第17号台风“鲇鱼”先后影响,浙南、浙西南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9月28日17时28分许,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北界镇苏村上村自然村发生山体滑坡。

    面对灾情,如何制定排险方案,科学施救,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29日下午,科技日报记者连线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主任、浙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研究所所长冉启华教授。

    科技日报:丽水山体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冉启华: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山体内存在可能的滑动面,当经历强降雨时大量雨水入渗,一方面增加山体自重导致更高的滑动力,另一方面则是入渗雨水在滑动面上起了润滑作用,最后导致山体失稳。

    科技日报:如何科学救援才能将灾害减少到最低?

    冉启华:丽水滑动山体以土为主,且植被丰富,山势陡峭,存在二次滑动可能。由于降雨仍在继续,救援中应特别注意对滑动面以上的山体进行位移监测,避免可能发生的二次滑坡危及抢险救灾人员,造成更大的伤亡。由于滑坡已堵塞村庄旁边小溪,造成堰塞湖,此类自然形成的土质堰塞体没有防渗抗冲能力,迟早会溃;同时考虑到接下去几天当地仍将有降雨,堰塞湖溃决的风险加大。建议一方面及时疏散下游居民,另外一方面及时对堰塞体进行排险工作,如开挖泄洪沟槽,降低堰塞湖水位。另外降低堰塞湖水位对降低二次滑坡风险亦有帮助。

    科技日报:从这次山体滑坡吸取教训,今后我们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预防灾情的发生?

    冉启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做的:在进行水利、农业、交通、环境、生态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程可能的致灾效应,开展相关的灾害评估;居民点及其他重要工程选址时应注意避开可能的滑坡体(如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区)及潜在泥石流发生区域(如山谷出口处的冲积扇);对于已经存在于高风险区域的村庄、电站、水库等重要目标,则应从多方面开展监控—分析—预警预报—排险工作。对可能的滑坡体或重要目标周围山体进行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土体位移等实时监控;积极采取各种非工程措施,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科技日报杭州9月2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