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3日 星期五
五百余项科技成果集中对接京津冀鲁

    科技日报德州9月22日电 (记者王延斌 通讯员王永强)用时5分38秒即可评估人体9大系统220项功能参数的“HRA-1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帮助导弹、无人机实现精确制导的关键部件“电动舵机”……22日上午,260余个高精尖项目和560余项科技成果集中亮相首届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这是京津冀及周边城市努力实现“协同发展,创新共赢”的又一大动作。

    作为国内创新资源最丰厚的地区,京津冀地区以大院大所多、国字头高校聚集、军工科研院所多为特征,被称为“国内高科技成果第一展厅”。以前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分割,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北京的定位是科技研发中心,需要技术输出,而周边城市因产业转型升级亟须新技术。于是,举办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便有了现实必要性。

    一把地下深埋2000多年的宝剑,出土后依然毫无锈迹,闪着青光,这便是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魅力。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的金属表面预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电镀及金属表面预处理等领域。在展会现场,这一技术被三禾环保科技公司“拿下”;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的多项重量级成果,在本次大会一经亮相,立即被企业下了订单。在今天的首届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上,336项高精尖科技成果落户企业。

    据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德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来自全国的近千家科技型企业参与本次大会。本次大会突出技术交易大会平台承载功能,深化企业与大院大所、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多层面的合作,积极打开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局面,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和地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人才、资本”全要素支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