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马尔斯”会成为陆战“神器”吗
文·李 路 李 晶

■专家聊装备

    近期,美军对其最新“模块化先进武装机器人系统”展开测试。这款机器人名为“马尔斯”(简称MAARS),与古罗马神话中战神同名。人们不禁好奇,此款模块化陆战机器人究竟有何神通,又能否真正成为未来陆战“神器”呢?

    兴于反恐扬名于战场

    美军陆战机器人发展至今,经历了从救援排雷到简单攻击再到全能作战等三个阶段。

    “9·11”事件中的救援机器人是美军陆战机器人的前身,后在阿富汗战场上大展身手。当地极端组织设置的大量简易爆炸装置(IEDs)一度令美军伤亡惨重,以“背包”“魔爪”为代表的排雷机器人出现,一解燃眉之急。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更使美军对排雷机器人的需求空前高涨,甚至博物馆中的“背包”机器人展品都被部署到了伊拉克。

    为什么不让排雷机器人冲锋陷阵呢?2004年,这一构想实现。“魔爪”机器人用于排雷的夹紧器支臂被换成武器架,士兵们可以在一分钟内将任何不超过300磅的武器锁定到架上,这就是此后威名赫赫的“利剑”机器人(SWORDS)。伊拉克战争中,“利剑”被广泛应用于巡逻、侦查、防卫、打击等各种任务,并以其快速的反应、精准的射击与无畏的冲锋成为士兵的“理想伙伴”。

    新研制的MAARS机器人,是在吸收“利剑”基础上专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打造的。它配备一挺M240B机枪、4个M203枪榴弹发射器、可携带多达400发子弹,并可以连续发射350发,根据任务需要,还能够装备非致命的激光发射器及消音器等;拥有360度视野,双向通信能力,具备夜视能力,并配备雷达;可以坚持奔跑8至12小时,且能防护干扰;支援能力方面,不仅保留了引爆炸药的传统功能,还可用于援助伤兵,将他们拖回基地。

    注重人机联合行动

    MAARS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在于侧面凸显了美军用机器人力量建设与作战运用思路的全新转变。

    适应不同作战环境一直是军用机器人的焦点。为了使兴起于反恐战争的陆战机器人能够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灵活可变的模块化功能成必然之选。MAARS模块化的武器系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模块化武装机器人系统可为武力升级提供多种选择,从非致命的激光发射器、消音器到不那么致命的手榴弹,再到枪榴弹发射器或中型机枪发射的致命火力。

    从美军无人机误伤平民,到伊拉克战场上“利剑”机器人将枪口对准友军的惊魂一刻,再到自动防空系统武器失控而酿成的严重伤亡,军用机器人自主性与可控性之间的矛盾一直令人担忧。MAARS将武器自主性的“红线”划在了半自动控制:其武器需要一个管理员才能移动并发射,操作士兵可通过一个轻量级的可穿戴控制系统激活MARRS的日间和夜间摄像头,并向探测器、火力侦察系统和警报器发出指令。

    尽量使操作人员远离危险,这一直是美军机器人过往研发的重要理念,然而此次不仅并未强调控制距离,且在排雷、救援等功能设计上对人机联合行动高度重视。这一变化凸显美军思路的转变:运用陆战机器人的首要目的是通过与人类士兵协同配合提高作战效能,而非替代。做出这一选择除了基于对机器人自主性风险的顾虑外,也包括对现实经济压力的考量:建设机器人部队的巨额投入对任何国家都是挑战,即使美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渐进式转型。

    技术不能脱离理性和责任

    有人说,MAARS的出现有可能开启机器人参战的新时代。

    客观而言,新一代陆战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日渐明朗:一是功能更加集成。过去十几年的成功发展经验,使得MAARS的功能模块化集成发展模式,得到美军内的广泛认可。只需坚持并完善这一模式,MAARS的后续机型就将不断获得新功能,从而不断胜任新任务。二是更新换代加速。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的成本下降和效率倍增周期将会越来越短,近期更是有业内人士提出以“摩尔定律”做为奋斗目标。历史上,尖端技术往往最先被使用在军事领域,因此可以预见军用机器人的更新换代也将随之提速。三是战场地位提升。美军已将未来陆战机器人力量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甚至有预测说,在未来十年内,美军机器人将超过士兵数量。

    当然,其未来发展也非无懈可击,对于当前MAARS所采取的半自动控制理念,美军内部意见并不一致。日前,美参联会副主席刚刚表达了对完全自主能力机器人可能在十年内出现的担忧。但与此同时,美军内很多人坚信为发挥最大效能,应给予机器人更多自主权。事实上,随着人类与人工智能控制能力差距的不断拉大,一向追求绝对军事优势的美军,对给予机器人更大自主性的倾向性可能会逐渐凸显。但是,倘若任由自主作战机器人肆意发展,未来有朝一日出现类似电影《终结者》中的杀人机器人也许并非杞人忧天。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存而非毁灭,面对人类共同利益,各国在醉心于抢占军用机器人技术制高点的同时,还须多一份责任与理性。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