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8日 星期四
与其他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拥有最大的工作场景适应性。而步行的方式可以适应任何“路况复杂”的场景。
泽达科技与国外机器人企业掰手腕
文·本报记者 付丽丽

■创业故事

    未来机器人演绎的速度与激情让刚刚上映的《星际迷航3》火了。那么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现实?

    王樨哲的心中有一个梦,就是与国外机器人企业一决高下,让更多国内高校都使用国产的人形机器人。

    作为泽达科技CEO,王樨哲是典型的工科男,和合伙人同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认为做机器人本身是和专业很对口的一件事。“各种科幻或者卡通片里的人形机器人又是男孩从小的梦想,所以对我们来说,做人形机器人可谓是真正把梦想和实际完美结合的事业。”王樨哲笑言。

    为什么做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和运动模式都近似于人类的智能机器人。王樨哲介绍,外形就是指具有和人类相仿的头、躯干、四肢等结构;而运动模式则是机器人的动作原理与人类相似,比如移动模式必须是和人类近似的用腿步行而不能是其他利用履带或者车轮移动。

    “如果把软件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比作是用来思考的大脑,那么人形机器人就是执行思考结果的整个身体以及指挥身体执行具体动作的小脑。需要强调的是,和人类相似的运动模式是关键,比如一台由人工智能软件和人类模型外壳组成的机器人,这样的机器人只有外形和人相似,并非真正的人形机器人。”王樨哲说。

    当前,国内此类机器人买家主要是大学,用来科研和参加Robcup竞赛。Robcup机器人世界杯是一项开展了近20年的国际比赛,目标是2050年,Robcup冠军队可以击败人类世界杯足球冠军。但其价格很高,一台售价普遍在10万元以上。而少数有实力做机器人的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虽然是自己做机器人,但还是要买韩国的舵机(一个舵机2—4千元),一台机器人做下来实际花费与买整机其实差不多。

    “这就是我们最初创业的初衷,与国外企业竞争,把人形机器人的价格降下来。”王樨哲说。

    最难的是方向和节奏的把握

    创业的梦想是美好的,但其中的艰辛也只有创业者自己才能体会。

    “最大的困难是方向和节奏的把握,人形机器人市场是一片蓝海,在前景广阔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同时,也意味着没有任何直接的参考案例,每一步都要自己去试,去承担未知的风险。”王樨哲说,下一步朝哪个方向发展,谁也说不定,行动早了可能会成为“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行动晚了又会失去先机。因此,需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成果、趋势,关注客户的需求变化,尽可能又快又准地预判下一时刻会出现的情况。

    再就是技术研发过程中不同技术的整合和各方面需求的平衡。机器人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到控制理论、计算机、机械设计等等方面的技术,任何一项的缺失都会影响机器人的性能,能否有效整合不同的技术至关重要。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设计角度会有不同的需求,当需求冲突时,需要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以舵机的设计为例,王樨哲解释说,想要达到较大的力矩,必然要使用较大的电机和驱动芯片,但舵机的尺寸和重量又是越小越好,如何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这需要能够掌控机器人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每个技术环节,用全局意识来考虑问题;同时要不断学习了解行业内最新的技术,思考如何能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上。

    “尽管艰辛,但在创业过程中,这种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极限,何尝不是创业带来的特殊体验和乐趣呢。”说起这些,王樨哲似乎很乐观。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王樨哲告诉记者,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两款人形机器人,分别是法国产Nao(58cm)和韩国产Darwin(45cm),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

    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分一杯羹,这是王樨哲和合伙人经常思考的问题。王樨哲认为,相比国外的竞争对手,他们有两项优势:一是分层次、模块化的产品线,可以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二是价格,由于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从控制算法到舵机全部是自主研发,舵机的自主生产可以大幅降低整机的售价,因此可以使客户直接在价格上享受到实惠。

    “除此之外,作为本土企业,我们更了解国人对于机器人的看法和希望,这也会使我们无论产品还是服务都更符合国人的需求。”王樨哲说。

    未来要做四位一体的创业者

    当前,教育行业用人形机器人进行研发、教育、竞赛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是一个规模稳定且很有成长潜力的市场。这也是王樨哲选择从教育行业切入的初衷。

    尽管教育市场相对来说还是小众市场,但王樨哲坚信,未来,人形机器人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来。

    王樨哲认为,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很多设想都已经有了可行性方案或框架,但仍有很多技术细节不能达到预期要求。因此,现在一些服务机器人总体表现得比较“鸡肋”。但经过三到五年的时间,越来越多地真正能为人类“分忧”的机器人会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而人形机器无疑是主力。

    正是因为对人形机器人未来前景的极大看好,王樨哲对其事业充满了信心。“对于企业的发展愿景,我和合伙人希望可以做人形机器人制造者、人形机器人平台设计和搭建者、人形机器人市场开发者和机器人文化探索者。”王樨哲说。

    “从现在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重点可能都会是扮演好前三个角色。但我们相信当有一天机器人的性能已趋于完美,人与机器人的和谐相处、人机文化会成为届时的主题。我们也希望在扮演好前三个角色之余,为第四个角色做好铺垫。”王樨哲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