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
推倒隔离科技与经济的“墙”
赵志耘

    ■科技专论 

    刚刚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确立了“十三五”时期迈向创新型国家决胜阶段的总目标,并为此进行了六个方面的系统部署,对我国在新常态背景下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这种里程碑式的作用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通过科技规划与经济规划融合、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融合、企业和传统科研机构融合等一系列的创新,吹响了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号角。

    科技规划与经济规划融合

    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到2012年《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我国对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不可谓不重视,但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仍相当突出。2015年中国创新指数综合排名虽然升至第18位与创新型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很显然难以满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发展对科技的巨大需求,科技供给非经济所需,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

    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既有科研能力弱,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需求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产业链与创新链脱节、科技规划与经济规划脱节。经济规划没有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规划缺乏针对重大工程和产业发展进行系统、全面的科技支撑与服务,在微观层面则体现为企业一直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从十八大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今年3月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再到今年5月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根本转换……如果说,这一系列的战略文件拉开了科技与经济融合攻坚的大幕,那么,作为细化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首先要做的是推倒隔离科技与经济的“墙”。这次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在名称上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五年规划。从“科学和技术发展”到“科技创新”,背后折射的是对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认识新思路。

    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融合

    无论是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还是科技创新规划,对技术领域的关注都是一样的,差别只是在于不同时期所关注的技术领域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在规划中出现了区域发展的内容,那可能会令人大吃一惊。此次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区域创新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等拓展创新发展空间的任务。一般而言,中央行业主管部门更关注技术领域,地方政府更关注区域发展动向。如果在国家的科技创新规划中忽略了区域的创新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就会认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规划于己无关,或者由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旗帜使科技创新在地方成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镜中花”“水中月”,那么科技与经济融合就无法在区域层面落地生根。

    在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区域创新发展的任务和实现途径,一方面有利于地方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来进行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不同区域形成一定程度的“攀比”,从而带动更多的区域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这一点类似于我国过去不同区域之间的GDP竞争一样,只不过现在我们所鼓励的不再是经济增长数量的竞争,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质量的竞争。

    企业和传统科研机构融合

    要推倒隔离科技与经济的“墙”,除了科技规划与经济规划的融合、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融合外,“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还提出要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一提到研发,我们很快就能想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研发主体都存在一时难以克服的缺陷。企业虽然对市场敏锐、运营机制灵活,但研发能力不足;高校和科研院所虽然研发能力较强,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市场意识不足。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针对这些痼疾从体制机制、政策保障等多方面有靶向地推出改革举措和布局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打破企业在人才、资源、技术、资金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藩篱,从内生动力上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打通产学研联合创新的通道,实现企业和传统科研院所的融合发展。

    新型研发机构就是这种融合的一种尝试和体现,它以多主体的方式投资,采取院校与政府、企业共建,或者企业自建等多样化的模式组建,以企业化的机制运作。新型研发机构从诞生开始就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融合了企业和传统科研机构的优势,能够有效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痼疾。由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不到20年,就已经累计孵化企业1500多家,培育上市公司超过18家。这是企业和传统科研机构都很难想象的成就。

    可以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本身就是一项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体现了我国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随着规划的颁布实施,这些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将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倒隔离科技与经济的“墙”,推动我国稳步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