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
余建春:打工青年和他的数学猜想
余建春在浙江大学的讲台上推演自己的数学发现

    ■第二看台

    “他是一名打工青年,却坚持着自己的数学热情和理想,即便被当成民科,也百折不饶。在浙江大学蔡天新教授的慧眼之下,他终于走到台前,向人们展现惊世成果,让伪素数无处可逃。

    他就是余建春,一名快递包装工,现实版的心灵捕手。”

    爱数学的包装工

    余建春来自河南信阳新县大别山区,曾就读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他的社会身份,几乎和数学没有一点关系,而且干的是“苦力活”。作为浙江杭州一家物流公司的包装工,他的工作强度很大,每天需要从早8点干到晚10点,包装整理上千个箱子,以便能够拿到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

    “我就是单纯的喜欢数学而已,在外漂泊10年了,过得挺辛苦的。”余建春说,从2006年6月,他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涯,武汉、苏州、开封、东莞、上海、北京都留下过他的身影,工作岗位也从保安、生产车间工人等多个岗位轮换。平日里,余建春和普通的打工者一样,需要为生计而忙碌。不同的是,有一个爱好他始终未丢,那就是研究数论。

    由于平日里工作繁忙,他只能利用每晚有限的业余时间沉醉于自己的“数论世界”,带着纯粹的兴趣他反复推演自己的一些数学猜想。每当有了新的推演结果,余建春都会迫不及待地向打工所在地和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投稿。

    但遗憾的是,近10年来,余建春投出的手稿“无一幸免”,全部石沉大海。一次次投稿的“落空”并没有打消余建春的积极性。10年来,虽然一直投稿无果,但他却是一直“乐在其中”。桌上的手稿也是越积越厚,向学界投稿成了他多年坚持下来的习惯。

    今年,余建春到杭州做物流包装工,按照自己的习惯,在5月份跑到浙江大学,将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件,投进了浙大数学学院蔡天新教授的信箱里。

    6月11日,一封电子邮件悄然而至。余建春获得邀请,参加浙江大学数学系的讨论课,介绍他的数学成果。

    走进浙大讨论课

    赴约当天,从所在的物流公司到浙江大学,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虽然折腾,但一想到能够有机会和学界专家和学者交流切磋,余建春就精神十足。

    站在浙江大学的讲台上,余建春在黑板上一口气推演了自己的5个发现,从上午10点半一直到12点,他没有看一眼笔记或参考资料,因为“数字和公式都在脑子里”。

    余建春的讲台下坐着6个人,他们是浙江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博士后和博士生。听完余建春的演示后,数学专家们认为余建春的想法“新颖”“部分结果有一定深度”。余建春推演的5个发现中,有两个亮点:一组“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和一系列高次同余式。

    蔡天新教授验证了余建春提出的公式,他认为余建春推演的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最具价值。卡迈克尔数是一种伪素数(伪质数),在一亿以内的正整数中只有255个。“一定范围内,余建春的发现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找出更多的卡迈克尔数。”

    由于余建春的论证过程简短,无法作为严肃学术论文发表,蔡天新决定将余建春的公式收录在他最新的英文著作中。蔡天新还送给余建春一本数学书,鼓励他继续学习。

    出名之后很平静

    草根成为数学天才的消息传出后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制作了时长2分半的新闻短片《余建春:数字就像我的朋友》,向全国观众讲述了他多年和数字打交道的故事。随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网站上也刊登了余建春的报道。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卡迈克尔数的专家William Banks接受CNN采访时说,“如果余的推导是正确的,那将是卡迈克尔数领域一个令人激动人心的发现”。

    “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打工者解决了一个复杂的数学难题,这看上去就像是奥斯卡获奖电影《心灵捕手》的现实版本。”CNN的报道,把余建春和美国励志电影《心灵捕手》联系在了一起。报道称,他推导出卡迈克尔数判别准则的故事,堪称“中国版《心灵捕手》”。

    同样是体力劳动者,同样和名校数学教授切磋、过招,并解决了数学难题。余建春和电影《心灵捕手》的主角、年轻的清洁工威尔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

    除了CNN外,《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等外媒也纷纷对这个“中国版《心灵捕手》”进行了报道,余建春的故事传遍了世界。对此,余建春表现的很平静。“我不想成为新闻人物,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在外打工10年,至今仍然单身。余建春说,自己经历了太多窘迫的日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坚持对数学的钻研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有一个家庭和一份稳定的工作,使我可以业余继续钻研数学。”(本报综合报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