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
从市场角度解读中国移动应用遭“山寨”
文·徐 勇

行业观察

    《中国、而非硅谷,正处在移动(通信)技术最前沿》是美国《纽约时报》8月2日刊登的一篇英文报道的标题。这家报纸中文版3日刊发同一篇报道时,将标题改为《现在轮到硅谷“山寨”中国企业了》。

    报道中列举诸多硅谷“山寨”中国的事例,但市场或经济方面细节居多。最有力的直接引语出自一家技术市场分析机构创始人,曾在苹果、微软等企业从事市场推广。他认为,此前多年的说法是中国“复制”美国,而在移动通信领域如今恰好相反,是美国“复制”中国,英文“复制”也许可译为中文“山寨”。

    记者曾采访一位美国老人,互换联络方式时,对方告知她有微信,因为有一批中国朋友。

    也曾偶遇一位土耳其年轻人,曾经在中国高校留学,告知正在用微信。

    这两人一老一少,都身处美国硅谷,当属微信的“非典型用户”,却揭示出微信在同类软件中的最大优势。

    移动通信时代,以手机普及为依托,与微信类似的通信应用软件,美国有、印度有、日本有,其他国家同样有。但微信作为中国本土研发的应用软件,凭借着国内手机保有量和海外华人数量,其用户绝对数量处于市场“最前沿”。

    回到《纽约时报》刊登的这篇报道,文章的核心内容是:移动通信应用,中国处于世界最前沿。文章观点反应出一种趋势,在移动应用技术创新以及移动应用市场推广领域,中国有理由超过美国,原因如下:

    一是技术创新及其取舍,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群体规模;中国市场智能手机保有量绝对领先,已超过美国人口总和,这得益于国产手机、尤其是国产品牌手机的发展。

    二是凭借由移动通信和网络接入运营商搭建的数据通道,中国发展出众多商业和服务业电子平台,使移动应用面临众多可能性。

    三是相对于美国市场,中国市场的行业壁垒较低、政府监管较少、消费者对尝试新技术手段的态度更积极。以移动支付为例,跨越商业、服务业与金融业,中国的推广速度和范围远超美国。

    四是中国的信息技术企业,并购和外包者不多,依靠自身产品模块累加者不少,以腾讯公司及其开发的微信为例,历年逐渐扩充功能和服务,围绕核心技术和产品延伸了“生态链”。

    壁垒和监管,会迟滞技术推广,特定情形下却意味着标准先行、信息安全以及对消费者隐私和权益的保障。而在技术层面,即使中国企业之间,任何“抄袭”都涉嫌违法。

    硅谷,不止是信息技术高地,信息技术也不止于移动通信应用。但是可以肯定,以市场为界面,以消费者体验为指针,在移动应用领域,美国确实需要“复制”或者“山寨”中国。

    (据新华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