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涿鹿教改失败是权力任性的必然结果
文·岳 乾

■教育时评

    由于在职期间推行的教育改革工作被叫停,河北省涿鹿县教科局长郝金伦的一封辞职信被网友热传。在信中郝金伦言辞“悲壮”,他认为,停止教改后,涿鹿县未来的教育模式可能误人子弟,突破了自己的底线,所以毅然决定“不再领导这项工作”。(8月1日《京华时报》)

    在我们这个求新求变的时代里,改革即意味着进步,具有天然的正义性与政治正确性。相反,反改革则意味着保守,自然就是非正义的。在这样的语境下,涿鹿教改失败、教科局长“悲壮”辞职的消息一传出,迅速被舆论解读为一次保守势力、社会偏见对于进步改革的一次“围剿”。

    但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并非如此泾渭分明。在笔者看来,考察涿鹿此次教改试验,教改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并不少,而这些问题表明,教改并非不可置疑。

    根据媒体的报道,涿鹿教改失败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新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甚至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学生;二是教改弱化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数导向,直接与我国目前高考“指挥棒”的要求相冲突;三是教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水土不服,导致效率低下、浪费时间等问题;四是教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加重了一线教师的负担。

    从上述失败原因来看,不排除有些人反对教改是为自身的私利计,也不排除有些人反对教改是偏见与短视使然。但剔除这些私利、短视、偏见因素,我们必须看到,教改根本的问题在于,以权力强力推行的一刀切“改革”,违背了公众意志,没有周全被改革者的利益。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次以全县中小学生为“小白鼠”的教学实验。

    纵观涿鹿这次教改,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场事关千万学子命运、事关千万家庭利益的改革,事先既没有征询过学子以及家长的意见,也没有征询过一线教师的意见。这一次教育改革的发动机并不是民众,而是依靠权力的官方。官方试图依靠权力在全县范围强行推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是否能为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是否能为教师所接受,一概不问。而且,教改既没有小范围的先期试点,也没有逐渐推进的方案及步骤,自始至终都是“一刀切”的强力推进。

    试问,这样的所谓改革与那些权力的任性行为,与那些权力的滥用行为,又有何不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