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孵化器”空置根源在哪儿?
□ 本报记者 韩义雷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潮到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跨界进入创业孵化行业,并推动向着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目标迈进。但在数量激增的同时,创业孵化机构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状况。社会各界甚至出现了“孵化器比创业者还多”等质疑。孵化器出现空置是因为数量太多了吗?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孙启新博士。

    “孵化器”空置是数量太多吗?

    “以创新创业环境较好的北京为例。2015年,新办科技型企业6.6万家,而孵化机构只有300家左右,服务企业和团队1.3万家,年服务企业总数无法赶上新增科技企业数量。”针对“孵化器数量太多”的声音,孙启新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创业孵化机构数量尚不能满足大众创新创业的需求。”

    孙启新告诉记者,“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底,纳入火炬统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2530家,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众创空间超过2300家,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达12万个。而在2015年,全国新注册企业超过443.9万家。不足5000家创业孵化机构,明显不能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求”。

    在供需差距明显的情况下,之所以会出现孵化器空置的现象,孙启新分析,“核心在于一些盲目进入的机构孵化服务能力不足”。

    “优秀的孵化器总是爆满,比如上海杨浦创业中心、创新工厂等,总是在遴选创业者,而不是去招商。但也有不少虚挂孵化器之名的机构,无法吸引到创业者进驻。”孙启新说。

    做好创业孵化该注意啥?

    “盲目跟风、准备不足、对行业理解不深和商业模式选择错误,往往会导致失败。”在孙启新看来,创业孵化机构要做好,就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创业孵化不等同于创业服务。”孙启新说,“孵化机构与其孵化的创业者,不简单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孵化的过程是创业者和孵化机构共同奋斗和成长的过程。但创业服务仅是买卖的过程,服务随着交易的结束而结束。”

    孙启新告诉记者,“孵化”是为创业者整合创业资源的过程,其重点不在于提供了哪些服务,而在帮助创业者找到合适的资源;“孵化”不仅需要能力,更需要成人为己、成己达人的情怀。“很多新进入者,尚未具备孵化的情怀,就已退出了战场。一些盲目开张的所谓孵化器,在没搞清孵化的本质之前,就已倒闭了。”

    “商业模式的选择决定孵化器的成败。”这是孙启新提醒创业孵化机构注意的第二个问题,“中国尚未达到欧美发达国家那种完全竞争的市场化环境,金融体系尚不完善,退出机制不健全,契约文化和商业规则并不足以约束创业者。盲目拷贝国外孵化器商业模式,倒闭是必然结果。”

    孙启新认为,第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以美国YC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孵化器,号称仅对在孵企业进行三个月到半年的孵化期,但并不代表他们能在几个月内实现利润回馈。创新工厂的孵化业务从2009年开始,直到2015年才开始盈利。GEM全球创业观察对初创企业和科技部对在孵企业定义的初创期都是42个月。换句话说,仅以创业企业成功作为回报方式的孵化器,至少要运行3年以上才能实现稳定的财务收益。”孙启新说。

    大浪淘沙,去沙留金,从空置的孵化器谈起,孙启新认为,“没有雄厚的资本和资源支持,没有做好深入的调研,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投机的心态进入创业孵化行业的机构和个人,最终将被淘汰出局。”

    政府能为创业服务做些什么?

    “优胜略汰规律,适用于市场内的创业主体,同样适用于创业孵化机构。”孙启新说,“自1987年我国第一家孵化器成立至今近30年里,倒闭的孵化器绝非凤毛麟角。”

    “我国第二家成立的孵化器(深圳市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已不再运行了。十余家孵化器因经营不善或发展方向调整被取消国家级资格。”孙启新认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必然要求优胜劣汰。几年前,YouWeb孵化器创始人彼得·莱兰甚至预测,美国90%的孵化器都会死掉。”

    在孙启新看来,“创业孵化”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创业孵化机构本身也是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是这些机构面临的核心问题。对于孵化器空置问题,孙启新认为,政府引导是解决创业服务市场失灵现象的重要手段。

    “创业孵化机构为创业者提供的不仅是资金、技术、场地、代理中介等要素服务,更核心的是为创业者去‘整合’资源,成为创业者成功路上的导师。但其服务对象——创业者的前期支付能力相对较弱。在短期内,孵化服务机构将创业者作为直接获利对象难度很大。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创业孵化服务市场失灵现象。”

    “政府使用财政杠杆支持创业孵化机构发展,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调节手段,更是政府购买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种方式。”孙启新说,“设立专门部门引导孵化机构发展,加强支持经费监管,创新支持方式,树立正确导向,提升孵化器的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实质上是政府对创业孵化服务机构进行孵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