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4日 星期日
频发“微震”引来微信“大震”——
朋友圈的大地震“友情提示”就是添乱
本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李帝铨 欧阳承新

    “近几天,我收到三条类似的‘地震’微信,但说法都不靠谱,几乎没有参考价值。”22日,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仇勇海边说,边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这些“不靠谱”的地震信息。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微信中言之凿凿的“大地震友情提示”,让被点名的广东、湖南、江苏三省份的人们,难免心忧。

    7月19日,娄底涟源发生M3.0级地震。这已是湖南省近期发生的第四次地震。这里的地下断层到底怎么了?有没有可能到来传说中的“大地震”?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M3.0“震感”:相当于载重汽车呼啸而过

    “涟源发生M3.0级别地震后,我们20日就派出了9人组成的现场工作队赴震区科考。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对震中区域的初步考察。”湖南省地震局检测中心主任贵文品说。

    经工作组的初步考察,整个地震的影响有感范围约400多平方公里。其中最高烈度为5度,影响范围约5平方公里。离震中区较近有一处塌陷,个别房屋出现微小裂缝。涟源市斗笠山镇、水洞底镇震感较明显。

    “烈度5度,即睡梦中的有部分人被惊醒,多数人有强烈震感。根据现场人员描述,此次M3.0级别地震最强烈的震感,类似一辆载重汽车从你旁边呼啸而过。”贵文品说。

    “大地震”的推断较为武断

    近期湖南发生了四次地震,是否就像微信传言中所说,一定会发生大地震?贵文品告知记者,湖南位于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境内分布有多条和地震活动相关的断裂。石灰岩地层分布较广。地下溶洞较为发育,因此,湖南的诱发地震比较多。比如,6月25日的湘西保靖M2.9级地震为塌陷地震,此次娄底涟源M3.0级地震属诱发因素引起的天然地震,这类地震的震级一般不会太大。做出如此推断,较为武断。

    从历史上回溯,仇勇海微信中疯传的所谓“大地震提示”中提到的区域,只有广东南澳地区发生过大地震。仇勇海表示,1606年9月29日、1918年2月13日广东南澳地区分别发生了7级、7.5级地震。两次地震时间相隔312年。该地区存在再次发生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

    地震预测预报难 但并非不可测

    贵文品介绍,截至目前,人类对地震的认知和预知能力,仍很欠缺。首先,地球内部具有不可入性,无法直接观测地球内部情况。其次,地震孕育过程的机制极为复杂,未被完全掌握。再次,人类缺乏对破坏性大地震规律研究的样本。大地震的发生具有小概率性。通常,其在同一地点、区域发生的周期间隔,为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

    但地震并非不可预测。贵文品说,我国地震预测的水平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无论地震预测成功与否,人类并无能力阻止大地震发生。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仍是加强震前防御,特别是建筑物和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贵文品说。

    尽管国际上主流声音多认为地震不可精确预测。但仇勇海仍认为如能加强对地质结构的监测,获取丰富监测数据,未来就有可能较准确地预测地震。

    他也认为,截至目前,已有诸多较好预测方法,只是尚在实验阶段,未广泛应用。比如,自然电位预测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利用的是地层受应力挤压后,地下水发生运移,产生类似电流流动的自然电位差。自然电位差在不存在地球深部剧烈应力变化时,较微弱。而地震对应着应力的剧烈变化,自然电位差明显,据此可预判地震的发生。但据悉,目前我国仅几个地震台在做这个参数的测量。

    “我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对这些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监测数据收集与研究。同时,我国现有地球物理学研究人员较少,亟须加大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仇勇海说。

    仇勇海也介绍,微信中提及的动物及河水、天空云彩的异常,作为地震“预报”先兆是有道理的。地震由地应力异常引起,这种异常也会引起部分动物等的反应。但,有这些异常表现,也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发生地震。通常,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

    比起预测,预警的研究相对进展迅速。国际上来看,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较为领先。贵文品介绍,我国对地震预警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开展也较早,相关技术业已成熟,正在实施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地震预报信息由省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发布。因此,出现诸如“某某地震局提示”之类的地震预报信息,就肯定是地震谣言或传言,实际上就是给社会添乱。

    (科技日报长沙7月23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