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3日 星期日
农产品如何去库存?香山会议专家呼吁
向粮草兼顾型农业转变
本报记者 游雪晴

    一般而言,我国粮食产量从2003年以来“十二连增”绝对是个好消息,但在不少农业专家看来,这里面却隐藏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隐患,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粮食库存超负荷,导致存储困难,保存风险较大。如何解决农产品去库存问题?近日,在以“草地农业与农业结构转型的关键科学及实践问题”为主题的第56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专家们呼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草地农业,藏粮于草,实现国家生态与食物安全保障。

    据介绍,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攀升,至2015年已实现了“十二连增”,粮食总产量从4.3亿吨增长至6.2亿吨,增长了44%。然而,由此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2015年秋粮收购结束后,我国三大主粮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导致存储困难;再者,国产粮食与市场实际需求不匹配,远不如进口粮受到欢迎,2015年我国进口粮已超过1亿吨,这造成国产粮库存消化更加困难。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主要特征,去库存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方精云认为,这些问题从深层次看是我国农业结构长期失衡的集中体现。近年来由于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导致口粮消耗减少,饲料粮消耗增加,可粮食生产结构并没有相应的改变;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于种植业,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0%,牧草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6.7%,供需严重不平衡。

    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较早就提出了发展草地农业的设想。他联合多位院士连续几年向中央提出建议,提出我国耕地农业应向粮草兼顾型农业转变,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种草、藏粮于草。

    草地农业简称草业,是现代农业系统的一个分支。在美国、新西兰等国的草地面积一般不少于25%,草食家畜占较大比重,畜牧业产值不少于农业总产值50%,是一个有粮、有草、有畜的农业,其核心是实施系统耦合、延长产业链。实现农民增收、环境改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黄季焜认为,目前国际上多数农产品市场是开放的,国家间的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大,国际农产品市场动态变化快,要在全球的大背景下探讨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农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全球食物需求及其变化趋势,据一些国际组织预测,2050年全球食物总需求将比2015年增长60%,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动物产品及支持养殖业发展的饲料,包括饲料粮和饲草、牧草等。据此,他建议在综合评估我国主要农产品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和科学的判断。

    与会专家认为,农业结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重土地资源和多个产业部门和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耦合、农区和牧区的耦合、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更需深入研究植物学、动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问题,希望可以加强相关基础科学的研究,这对于我国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科技日报北京7月2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