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材料研制的可穿戴式传感器 |
■中外石墨烯动态⑥
有人说,如果19世纪是铁器的时代,20世纪是硅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石墨烯的时代……
如今的石墨烯已不再是躲在深闺,或在实验室里论英雄,它不仅能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还能在军工航空大显身手,并且在移动世界独领风骚,高不可攀的石墨烯越发显现出多面能手的特质。
钢铁侠、隐身侠,军工航空大显身手
6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2016石墨烯在军工领域应用研讨及项目合作对接会”令人对石墨烯坚韧的一面大开眼界。
早在两年前,西班牙《阿贝赛报》曾报道,石墨烯这个神奇的材料可能会成为比钢还坚硬,能够阻挡住子弹的军用材料。美国一个科学家小组日前进行的子弹枪击实验也表明,石墨烯可迅速分散冲击力,并能中断通过材料的外展波,承受冲击的性能远胜于钢铁和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凯夫拉(强度为同质钢铁5倍)的两倍多。而且,在防弹能力提升的同时,它还大大减轻了防弹装备的重量。
2016年1月,加拿大SUNVAULT能源公司开发出一种石墨烯增强树脂防护片,用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AK47突击步枪弹(在百米射程内可击穿6毫米钢板)射击测试,根本打不穿,展现出优良的防护特性。目前基于这种石墨烯增强树脂具有轻质特性,研究人员正在根据英国警察现行防弹衣标准进一步测试,以确定其防弹等级。
此外,石墨烯还有“遁形隐身”的身手。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制备了石墨烯基红外隐身涂层,通过改变反射光的波长来实现红外隐身。这种材料可大面积涂覆于结构和平台表面,实现军事伪装。
美国莱斯大学研究团队将环氧树脂涂层与石墨烯纳米带相结合,得到了一种特殊的涂层材料。将其涂在直升机旋翼桨叶的边缘上并施加一个小小的电压,涂层表面产生极高的温度电热,能融化1厘米多厚的覆冰。另外,这种涂层还可为飞机提供电磁屏蔽层,保护飞机免受雷击。
保健师、针灸师,出得厅堂入得厨房
“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导热率高达99%,可以做到1秒升温,10秒升至35摄氏度,并且可控恒温几个小时。基于这样的原理,针对很多人肩颈风湿酸痛等顽疾而设计的石墨烯护颈、U型枕和护肩等具有理疗功能产品。”烯旺科技副总经理李月秋日前在深圳举办的“U·秀”2016石墨烯新品发布会上介绍说。
这类石墨烯产品会有怎样的理疗效果?美国《圣路易时报》曾刊登了东方康复中心姜新生医师对于石墨烯远红外效应医学作用的专文,文中提到太阳光中波长为5.6—15微米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可产生生物活化现象,被专家称为“生命之光”,而石墨烯在发热过程中产生的8—14微米远红外线恰是其中最适合人体健康的波段,由此,携带具有这样功能的石墨烯产品,犹如请了针灸按摩师为己调理经络免疫系统。无疑,这对电脑族、手机族、久坐开车的司机患有颈椎病的人是个福音。
而同样的技术原理对未来北方冬天千家万户的采暖,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也有深远影响。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之一冯冠平教授介绍说,即将上市的石墨烯家庭智能取暖画,仅需一幅小小的壁画即可给房间带来温暖,除了发射红外线及智能温控特点外,还可直接使用太阳能电池转换电能,数据考证可节约70%的能源。
令人心头一热的是,基于这种石墨烯发热技术,纳美新材料科技研发的“饭暖暖”智能饭盒,原理是在塑料中加入石墨烯粉末,可在安全低电压和低功耗下,通过远红外光谱均匀文火加热模式,可持续加热三个小时而不破坏食物分子结构,能锁住营养,饭菜口感好,解决了传统饭盒各种技术难题。
充电王、柔性屏,移动世界独领风骚
仅1厘米厚的石墨烯电池在5分钟内给智能手机充满电,堪称充电王;可折叠LED透明柔性屏可看电影、打电话和网页浏览;线射频识别标签可打印在普通的纸上,反复折叠150000次性能不损失……这些科技产品在30日在上海举办的2016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石墨烯峰会上令人炫目。
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副总裁史蒂夫·拉斯称,石墨烯在物联网、柔性显示屏和传感器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应用,希望峰会能推进移动世界的技术不断向前、有所突破,给移动社会带来新机遇。
会议期间,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出版的《2016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格外引人瞩目。报告预测,到2018年,仅中国石墨烯电子信息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的市场规模,其中柔性显示约60亿元、传感器1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两者将率先在可穿戴领域实现突破,中国石墨烯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4亿元。石墨烯在全球电子信息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7亿元。
此次峰会上,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博士还介绍了将于9月下旬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他说,预计将有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家单位2000多人参与大会;新增中国国际先进碳材料应用博览会,展览面积达1万平方米;将邀请诺奖得主安德烈·海姆做大会主题报告。此外,还将召开“中国石墨烯国际专家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探索在知识产权、标准、投融资、项目合作等领域合作的机制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