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954公里长的海岸线,3.7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洋资源丰富度位居第四的东部沿海省份,江苏的海洋高等教育却大大落后于其他沿海省市,至今没有一所海洋大学。
近年来,淮海工学院借助江苏沿海开发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海洋名片,充分发挥涉海科研和人才优势,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成为江苏沿海经济发展不折不扣的“新引擎”。
“渔民教授”服务生产实践
赣榆区是闻名全国的“河蟹育苗之乡”和万亩梭子蟹养殖基地。在当地养殖户心目中,他们的致富“多亏了淮海工学院的阎斌伦教授”。
已经年过半百的阎斌伦是该校海洋学院教授,30年来,阎教授始终把鱼池、虾塘作为教学和科研的“第一实验室”,把科研成果送到赣榆沿海养殖一线,给渔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渔民教授”。
他率领团队成员采用鱼虾立体混养模式不仅增加了产量、效益,还实现了海水池塘养殖的“零排放”。该项目获得了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当年获奖的唯一一个水产类项目。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启,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连云港的淮海工学院迎来了新机遇。学校主动走出“象牙塔”,充分发挥涉海科研和人才优势,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海洋文化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将校地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已经成为江苏沿海经济发展不折不扣的重要“引擎”。
打造优势学科“造船出海”
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7月,是淮海工学院针对我国海洋医药产业的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打造建成的国内领先的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平台。重点实验室以针对人类重大疾病的海洋药物筛选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国际领先的LCP(脂立方)技术为龙头,以国内首个人类药靶蛋白库为核心竞争力,开展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的收集、筛选、制备和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药物筛选与药靶蛋白研究、 海洋药物合成与活性研究 海洋生物制品与资源利用研究。
该实验室主任刘伟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2012年获选“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江苏省第九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刘伟博士带领科研团队,致力于GPCR蛋白结构研究和药物分子设计,以及脂立方膜蛋白结晶关键技术的改进,解析出了多个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GPCR蛋白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自然小分子配体与重要信号蛋白的信号传导过程,以及设计合成人工配体来进行蛋白质修饰和功能调控,为创新靶向药物的筛选与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希望通过海洋药物研究院的集体努力,最终建立全球首个专业的药物靶标蛋白库,确定淮海工学院在国际药物靶标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刘伟说。
近年来,该校整合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信息等领域的研究力量,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涉海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成果获得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为助推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和连云港市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