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国大陆首座迪士尼梦幻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门纳客。奇想花园、中式漫月轩、最高的城堡……耗时6年打造,这样一个万众期待的乐园,是如何从童话故事走进现实?记者曾两次亲临迪士尼建设工地,寻找奇幻世界后隐藏的“魔法”,揭开连接梦幻与现实的神秘面纱。
20道工序,手工“做旧”梦幻空间
一进入迪士尼乐园入口,便步入了“米奇大街”。它是全球迪士尼乐园中第一个以米奇和他的伙伴们为主题的迎宾大道,米妮、唐老鸭、黛丝、高飞以及布鲁托等伙伴在这里欢聚。米奇大街上的每座建筑外墙都是全园区最复杂的外立面,要人工雕刻、上色、做旧,一个多月前,不少人还在这里精雕细琢,为这座梦幻乐园的每一个细节,施展最后一道“魔法”。
早在项目经理王栋的施工队伍进驻迪士尼之前,十几个美方的“幻想工程师”,带着3.6万张图纸和一个1比100的模型率先进场了。整个施工期间,“幻想工程师”们不断根据图纸和模型严格纠正施工现场的一砖一瓦,又不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修改模型、图纸。“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加上中美设计观念的差异,随着施工生产任务的推进,图纸随时都在变更。”王栋说,为了更好地将美方的构想落地,项目部成立了包括总包、分包、厂家等在内的400人的深化设计团队,完成了4万张的深化设计图纸,“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承建项目的总图纸量就超过了10万张”。
一种名为“主题雕刻抹灰”的“建筑魔法”,为22栋建筑“量身定制”出145套华丽“外衣”,将动画片中的梦幻空间搬进了现实。它是一种装饰性砂浆抹灰技术,在国外多用于修复古城墙、城堡等,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它用现代技术还原古代建筑效果,让人真假难辨。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项技术在每一个建筑外立面的应用,都经过了基层清理、钢丝网片安装、抹灰、雕刻、上色、做旧等近20道繁琐工序,每道工序都由手工完成,建筑中的每一种配色、花纹、裂痕,全部是工人们用毛笔一笔一笔手工绘制。这样“做旧”的迪士尼,据说可以保持30年不变。
记者看到,在美轮美奂的城堡上,耸立着灰褐色烟囱,上半部分是浅灰色,下半部分是深灰色,颜色的叠加渐变体现着原生态的味道;地上一块大型“巨石”,原材料全是“水泥”,在“主题雕刻抹灰”技术下完成了“伪装”,其上的裂纹与青苔清晰可见,更有远处的假山、墙面上的原木图形……这些“水泥”制品无论从色彩明暗、阴影层次还是从裂纹年轮、形状大小全部栩栩如生;就连路边的树木,从品种到形态再到树枝间的装饰物全部经过精挑细选。“有一次,为了做一根10米长的水泥木头,我们找来一根真木头,照着真木头上的年轮、木疙瘩一点一点复制下来。”
“迪士尼像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建筑都是舞台上的道具,从配色、纹理、灯光无不体现着艺术的极致美感。”上海迪士尼项目承建单位之一的中建八局有限公司项目总指挥袁建勋斩钉截铁地说,“入行近30年来,我从没有遇到过这样在细节上斤斤计较、绝不妥协的业主。”
“单就街道的颜色搭配,创意师们想了整整5年。”王栋指着两边的建筑介绍说,迪士尼的建筑风格、颜色搭配、灯光音响乃至树木造型都各有专门的设计师负责,“整个园区约有十几位创意师”。
看不见的地方,藏着神奇的魔法
“看,那个就是城堡!”记者继续往前走,思绪再次回到现实。浪漫古典又带着甜蜜气息的城堡、迪士尼著名的旋转木马的漂亮屋顶里,各种音乐、灯光、特效,这些都藏着多少玄机呢?
梦幻乐园里,一处处看不见的“机关”,创造出神奇的魔法。袁建勋说,旋转木马的屋顶里藏着9层工艺:结构、保温、防水、金属板、装饰、网格、灯、灯带,最后一层是色彩,这个“9层屋顶”堪称迪士尼乐园最复杂的屋顶。而花车巡游的路线,集成了全球最新的科技成果,控制管线都是预先接入、埋设在音响和灯柱中并连接到控制机房的。当花车经过时,通过无线感应识别系统,就会产生设计好的各种表演效果。
“绕园区走一圈不过两个小时,而地下的管网却长达110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天津的距离!”项目技术经理张友杰说,几乎所有主题园区的水、暖、电、气等管线都要经过这里,局部区域上下重叠、交叉的管线多达11层,埋深达9米。为应对各种复杂状况,项目部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仿真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相比传统的二维图纸,BIM如同提供了一份动态的三维图纸,让一切尽在掌握、更加精准。
为了让10万多张图纸与实体建筑精准贴合,天宝机器人、3D反扫描技术等“黑科技”纷纷上场了!只需将图纸、坐标等信息输入其中,设置好后视点,全站仪就可以自动指向需放样点的方位,进行360度全方位捕捉,分析工程实际与设计的偏差,实现了零返工、零冲突、零碰撞。
袁建勋说:“做迪士尼最难的挑战是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做好一个工程,但从没有这么较劲过。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但创意师说,有一天你会带着家人朋友来迪士尼,你要为它感到骄傲,当他这么说的时候,似乎所有的不理解又变得可以理解了。”
(科技日报上海6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