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
十道作文题摆在你面前,哪盘是你的菜
文·本报记者 张盖伦 实习生 姬诗文
6月7日,结束首场科目考试的考生们走出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考场。新华社记者 牟宇摄
2016全国高考作文题
全国Ⅰ卷:奖惩之后(漫画作文)
全国Ⅱ卷: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全国Ⅲ卷:小羽的创业故事
北京
大作文: ①“老腔”何以让人震撼 ②神奇的书签
天津
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上海
谈谈对“评价他人的生活”现象的思考
浙江
虚拟与现实
江苏
话长话短
山东
备好的行囊

    神奇的书签、虚拟与现实、“老腔”、小羽的创业故事、“话长话短”……

    6月7日,11时30分。当900多万考生五味杂陈地走出考场时,各地作文考题旋即揭开神秘面纱。

    2016年高考全国共有九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六套。高考作文具有强大的引导意义,引导语文教学,引导语文教育,甚至引导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切。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怎样?作文题目又折射了什么?着重考查了考生哪些素质和能力?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编者  

    如考前网友所预测的,6月7日,成为全民谈资的就是“高考作文”。

    全国卷Ⅰ,一言不发,向你扔出一幅漫画;全国卷Ⅱ,被大家笑说“好无聊”,让考生谈谈怎么学习语文;全国卷Ⅲ,讲了一个关于新式花茶的创业故事……

    十道不同的作文题摆在了公众面前。它成为公众调侃的对象,也成为段子手们的灵感来源。近十年来,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逐年淡化退出,话题+材料作文兴起,材料亦由封闭转向开放……有专家指出,作文命题的改革步履如此沉重,折射出教育观念乃至文化传统创新的艰难曲折。

    那么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又玩儿出了哪些花样儿?

    与生活贴合,让学生有话可说

    “九套试卷,十道作文题,我觉得总体不错。”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题目题材上有发挥空间,贴近学生和生活;文体上,除了诗歌外,基本没有进行限定,也给学生留出了发挥余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指出,虽然只有九套试卷,但作文命题思路截然不同。大部分作文命题以议论为中心,不过议论内容不同,学生有较大发挥空间。

    全国卷Ⅰ的漫画富有戏剧张力:拿着100分试卷的学霸得到爱的唇印,而拿着55分的学渣惨遭嫌弃的巴掌;然而,某天学霸不幸考了98分,遭到巴掌;而学渣拿到61分,得到了“甜蜜的吻”。

    这是十道作文题中唯一的一道漫画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郑贤章指出,漫画作文在全国卷中已多年未见,这种形式多少出乎人们意料。而漫画所反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图中的分数、人物表情、脸上的印记等构图元素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考生看后能有话可说。“尽管漫画内容理解无难度,但材料寓意有广度和深度。善于思辨、精于推理的学生更容易得高分。命题比较好地发挥了区分层次、选拔人才的功能。”

    而全国卷Ⅱ,则让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谈谈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这是关于语文的反思。有意思的是,它把现在语文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呈现在了试卷上。不过这个题目,往往不好准备。”张颐武说。

    无论是成绩带来的鼓励与惩罚,还是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都不会让考生无话可说。

    北京卷则让考生能做选择题,要么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议论文,要么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记叙文。“议论文要求明确,在澎湃昂然的感性因素中追求深峻内在的理性思考。”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相关专家对这两题做出较高评价,“‘神奇的书签’,考点明确,要求具体,要求考生在深入内在的读书中产生想象,将古雅的读书生活努力写出个性的趣味与俏皮。”

    与社会现实挂钩,鼓励学生走出书斋

    在线教育平台“疯狂老师”孵化器签约教师林传泽今年押中了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Ⅲ的作文题。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今年的考题,体现出作文命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趋势:侧重考查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希望学生空谈人生道理,希望学生用在过往生活和阅读中收获的经验和思考,来解决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全国卷Ⅲ的故事,或许可以在一些新闻中读到它的近似版。小羽研发出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但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干脆公开工艺流程,牵头拟定地方标准,将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做越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过常宝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近年的作文题目都与社会挂钩,全国卷Ⅲ反映的事情,与社会经济发展也有一定关系。“材料涉及到经济学界一些比较时髦的词汇,可能对一些中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总体来说,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也推动经济发展。这题还涉及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大众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切入角度来看,发挥空间还是很大。”过常宝也坦言,如果学生不太关心这些社会问题,那么可能就比较难以入手。

    陈志文也特别表扬了浙江的作文题——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该如何面对。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因为提到了当下正火的虚拟现实概念,浙江的作文题也让科创界兴奋了一把。众多微信公众号纷纷“蹭热点”,类似“全国高考浙江省作文让你写VR,你慌了吗”“虚拟现实很火,没想到火到了高考作文里”的文章一时满天飞。

    但陈志文对它青眼有加,并非因为VR,而是因为“文体”:“浙江对于作文文体做了限制,要求写成论述类文章,我个人赞同高考作文限定为论述类文章,这能考察我们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陈志文解释说,议论文或者叙述性文体,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水平,这也是作文测试的根本。“未来再怎么改革,这个根本不会改。即作文测试的定位,是测试考生最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

    高考作文,评起来容易“出”起来难

    林传泽表示,从高考作文题目来看,命题组的考察意图非常明显:“借用白居易的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命题组不希望看到学生无病呻吟,写一些套路性的文章。”他指出,高考既是为了选拔学生,也是为了引导社会风气。贴近社会生活的题目,不仅能考出考生的思考深度,还能引发社会对热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特别好,教育本就是全社会的事。”

    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林传泽觉得,理想的高考作文题应该是摆出纠结的社会现象,让考生用自己的格局做出独立的判断。“古人经常说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显然是最基本的,理想的作文题应该是能考出学生的底层的德行。体现在作文上的格局观,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底层的德行的投射。”

    确实,高考作文,看似简单抛出一个话题,然而要出好作文题,得瞻前顾后,考虑良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曾撰文指出:“高考语文命题,特别是作文命题是很难的,这是一项很有学术含量的工作。高考作文题,除了思想内容的要求,还要考虑避免雷同,避免套题,考虑信度与效度,还有具体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等等,是很复杂的。”

    陈志文也呼吁,对高考作文命题,不宜轻易批判,这是一个专业问题。“我们经常会产生误解,很多社会公众、作家会过分强调高考作文的文学性。其实,高考不是考作家的,也不是考中文系学生的,它有自己的功能定位。”陈志文说,高考试题出得有瑕疵在所难免,但无需将其在放大镜下检视,让高考试题承受难以承受之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