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明确的时间表已经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号角已经吹响。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目标。
在这新的历史起点,科技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创新驱动,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突破。”7月,中国将发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这或将拉开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实用化的大幕。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中科院院士、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更深切地感受到习总书记所说的“要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的意义,也感到责任重大。“科学家既要坚守基础研究,也要在有条件的时候,做面向应用的成果转化。”
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这同样适用于企业。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先声药业集团董事长任晋生一直困惑的是企业对研发投入的方向。总书记的讲话让他更加明确——得让企业科研瞄准未来10—15年的产业发展趋势,从长远目标上下工夫。“我们准备将研发投入的50%运用到未来战略方向上,尽管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高投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所做的工作就是面向未来。他带领的团队就在大亚湾国际合作项目中,发现了中微子震荡新模式。“目前,我们在个别点上有突破,但从面上看,科技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距离。如何把握未来30年,让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王贻芳指出,“需要加紧规划。正如我所从事的大科学工程项目,需要预先策划和准备,往往要30年到50年的规划建设期。现在不规划,可能会错失未来的机会。”
“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称自己为老医务工作者。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慢病成为一大问题。他说:“科学研究,也要让人民享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我们回去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这些要求,认真研究。”
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要有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李克强总理也指出,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
会场上不时响起的掌声,正是对一个有利创新环境的期待。“去年起,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都非常好,不过政策怎么落地,是个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感到,当前科技体制改革还面临着一些“最后一公里”问题,这迫切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以激发创新活力。
“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太原高新区科协主席张宏伟时时回想。“它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发展客观规律的尊重和为科技工作者营造优良创新环境的决心。”
“我们要培养争当领跑者的科技创新担当。”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说,这次会上习总书记讲了很多话都说到了科研人员的心坎上,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科技工作者要有担当。“作为一个院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应该站起来、行动起来,不辜负国家的培养,不辜负院士的荣誉,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不辜负创新的时代。”(科技日报北京5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