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1日 星期三
山东启动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
文·实习生 姬诗文

    “德育不应只在德育课程中,要散布在所有课程中。”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左敏说。近日,教育部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同时介绍了全国各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进展情况。

    这次山东省发布的《指导纲要》是针对当前学校德育落不到实处等问题,建立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实施体系。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所上的每一门课程、参加的所有活动中都渗透着德育。

    “以前违反校纪大不了受老师一顿批评,现在不同了,不仅当月的素质评价直接被降为D等,还直接影响到三年后的高中录取。”这是潍坊广文中学的一名学生亲身体验德育一体化改革后的感慨。

    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以独创“339综合素质评价”闻名,这套评价体系凸显3个评价主体,构架3个评价层次,依托9个评价维度,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和个性特长。第一个“3”:指三个评价层次,即:常规性评价、主题性评价、标志性成果。常规性评价是对学习习惯、行为养成的评价;主题性评价则是教育部规定的上述六个评价纬度;标志性成果是能够证明自己某一方面个性发展的实证性材料。第二个“3”:指三个评价主体。包括本人、同学、教师。在主题性评价中,“学生自评”占10%,“同学互评”占40%,“教师评价”占50%。而“9”指的是九个评价维度。“学习习惯”“行为养成”等。

    “德育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但是受到升学教育的影响,德育课程常常脱离学生实际,脱离了实际德育就脱离了根。”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除此之外,只重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学科的教育作用,淡化了其他学科的德育功能,重视德育理论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也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长吕玉刚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央高度重视,也多次做出指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应该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党组也非常重视。 下一步,我们继续坚持立德树人重要任务,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凝练各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据教育部消息,全国很多省市结合本地特点推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上海建立了6个学科德育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中小学学科德育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福建厦门编写了分学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内容涵盖高中、初中、小学36个学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江苏建成“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儒学经典课程基地”等一大批综合育人课程基地。浙江采取“生活化+活动化”的德育课程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课程育人的效果。

    “我们力求建立和完善德育课程一体化体系。纵向上,中小学各学段有机衔接、前后贯通、有序递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横向上,挖掘各学科、实践活动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发挥其特有的德育功能,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实施上,加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协调融合,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增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实现‘教’和‘育’的相互融合,体现‘传道’与‘授业解惑’有机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左敏说。

    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山东将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加大对教师德育能力的倾斜,保持专职德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加强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德育一体化建设的质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