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7日 星期五
研究团队支招中国经济生态化发展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张羽程)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中国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在日前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化经济发展:实证与路径》一书中,江苏理工学院陈晓雪、谢忠秋、刘东皇研究团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地研究生态化经济发展问题,构建了一个生态化经济发展研究的框架体系,无论是对我国经济如何转型升级,还是对我国及各地区生态化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整体的静态分析和动态研究,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笔者了解到,过去,我国学者对中国生态化经济的研究重点是从产业角度。而该研究团队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新常态”经济等大背景下,则以一个全新的思路,分别从生态化产业经济、生态化工业园区、生态化技术创新、生态化县域经济、生态化民营经济等多维度、多层次对生态化经济进行研究,内容涉及到了生态化经济发展的宏观、中观、微观和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描绘了生态化经济发展减量化生产、循环化利用、集群化发展和制度化保障的四大趋势。

    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陈耀看来,经济要生态,生态要发展,关键在落实到位。但事实上,生态化经济难点在县域,普遍存在意识薄弱,对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弱,监管也是不到位,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该研究团队所关注生态化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性提出了生态化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本质,并对这一问题展开全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化产业经济、生态化工业园区、生态化技术创新、生态化民营经济等相关问题进行实证论证和阐明,做到了定量更准确,定性更深刻。同时,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有着视角的多重性、论述的多维性、方法的多样性等鲜明特色。解析出了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曲折性以及不同形态经济之间发展的深刻性,同时单就对不同形态经济的生态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就运用了综合评价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Cov-AHP)、数据包络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等,不仅使得人们对不同形态经济的生态化发展水平有了量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促使人们透过量而看到本质,为经济生态化发展探寻到更优的路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