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志伟 实习生 蔡义强
■创新行动派
“政府部门掌握着社会各项数据,彼此之间却又存在着数据开放壁垒,企业想使用这些数据困难重重。”春节前夕,北斗旭普空间信息产业(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崇国在武汉大学科技园内向记者吐槽起了时下热门的“大数据”。
在做空间信息大数据产业之前,冉崇国一直在广州专门从事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在为广州水利局开发水利数据中心时,冉崇国遇到了难题——在为某个系统进行开发时他需要购买数据,但却寻不到、买不到、难度很大。同时,通过比对他又发现,一些独立的数据库中又存在着很多重复的数据,而且彼此之间不能互相交互使用。数据领域的“痛点”,让冉崇国萌生了自己做大数据中心的想法,想通过把各方面数据收集并加以整合,提高数据资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2013年冉崇国带领团队从广州来到武汉,在武汉大学科技园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基地支持下,投资2000多万元启动了武汉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云数据中心项目。
“与别人不同,我的大数据是有时间、空间维度的大数据。”冉崇国介绍,他们自主开发的“时空云平台”可以把原先那种离散的服务器形成一台巨大的计算机和存储空间、一朵“网际的云”。每台服务器的时间系统都是各自独立的,通过时空云平台进行管理,利用该系统特有的北斗授时功能,就可以使系统内所有服务器的时间精确一致,从而使运行于服务器上的应用的时间系统精准统一。“而不同系统间时间细微的差别的控制影响极大。”冉崇国介绍,例如在电力运行中,“时空云平台”的智能化北斗精准授时服务就能精准反映整个电网的断面状态和变化过程,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我国电力运行中的高损能难题。
冉崇国提到的“时空云平台”正是“时空大数据”的一部分。他把“时空大数据”的业态模式形象地比喻为一个要向社会开放,面对那些想用数据的人或者要进行数据消费的人开放的“超级数据餐厅”。经过3年的时间,目前已搭建了普旭时空云平台二期和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superSIT时空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超市,此外还探索出包括宽带、云桌面、数据托管服务、瓦片服务等地球空间信息示范应用。接下来的第三期,还将建成一个集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交易平台、数据销售服务、云外包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性地球空间信息云数据中心。
空间信息产业数据量庞大、科技含量高、涉及国防安全和社会民生,构建服务国计民生的综合性空间数据云中心,必须得大众参与,共同发展。由此,冉崇国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支持,开放数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动时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