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魏东 通讯员王俊)近年来,我国煤炭市场形势急转直下,整个产业陷入寒冬。寒冬里如何赢得生存空间?山东能源集团果断采取措施,以煤价倒逼成本,大力实施“低成本战略”,使商品煤的成本连续4年大幅下降,累计降本增效已超过138亿元,为集团持续发展带来了一股暖流。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把内涵挖潜降成本作为应对危机的第一生命线,让成本跑赢煤价,企业才能赢得生存空间。”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位民告诉记者。
刚刚过去的2015年,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依靠万众创新增效5.52亿元,商品煤成本降幅37.2%;山东能源龙矿集团以“干毛巾也要拧出水”的理念倒逼成本,商品煤成本创省内矿井最好水平……记者了解到,整个山东能源集团都在全力打好技术降本、控员降本、挖潜降本、创新降本等“组合拳”,全方位全流程降本。
为此,山东能源集团实施了“颠覆式”的创新,他们对矿井产能和生产系统进行重新模拟设计,形成了“四个四”全要素创新模式:坚持“四优”,优化设计、优化系统、优化工艺、优化产品结构,建立了以“效”为主的价值链条;实施“四推”,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管理,构建了以“新”为核的支撑体系;推进“四减”,减头、减面、减环节、减人员,形成了“精”为要的生产方式;实施“四提”,提质量、提效率、提效益、提竞争力,打造以“赢”为目标的竞争方略。他们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开展矿井技术诊断活动,压减生产环节,每年实现源头降本10亿元以上。对于控员降本而言,人工成本是可控成本的“大头”,一度占到可控成本的60%左右,成为企业“不能承受之重”。该集团积极推进“精用工”管理,深入实施市场、装备、管理、素质“四个换人”战略。2012年以来,已累计控员4.3万人,各级机关缩减机构、精简人员幅度达40%以上,节约人工费用35亿元。对于新建矿井,他们则立足打造人均万吨的“轻型大矿”,如巴彦高勒矿井定员仅为833人,一开始从“基因”上就具备了“精用工”条件。
山东能源集团还积极盘活各类资源,深挖企业“底财”,使集团所属各矿井通过租赁、托管、变卖、调剂、合作等方式,盘活设备、资产要素,变“包袱”为财富,仅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就调剂设备1678台,设备购买专项资金从25亿元降至12亿元。同时,该集团还把推动万众创新作为破冰前行的新引擎,激活各类创新要素,使一批破解制约企业生产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各下属矿业集团的技术中心应运而生,2015年共完成群众性技术创新和“五小成果”3900多项,这些小成果应用于生产一线,直接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