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2日 星期二
“科研要做加法,创业要做减法”,当技术达人遇上商海博弈——
科技型企业创业:技术与市场孰重孰轻?
□ 本报记者 盛 利 实习生 蒲 江

    ■创新行动派 

    2015年,“双创”热潮席卷全国。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在成都高新区,2015年就新增各类在孵科技型初创企业3020家,同比增长300%。

    作为科技创业的主力军——技术达人,在告别了熟悉的实验室之后,迎来的是残酷的商海博弈。科技型企业如何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者脱颖而出?企业发展中又如何平衡好技术与市场这二者的关系?带着这些疑问,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访多家科技型企业,试图探讨答案。

    坚守技术门槛,“创业不能离前沿学术研究太远”

    去年9月13日,在一场成都市政府专门组织、为创业者排忧解难的“蓉漂茶叙”座谈会上,创立成都通甲优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甲优博)仅7个月的80后CEO徐一丹,表达了引入院士工作站的期望。

    “毕竟是一个初创企业,申请院士工作站在企业资质、规模、成立年限等条件当时都还不具备,能否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院士工作站的创业企业,心里没底。”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一丹依然有点紧张。“思想要开放一些。”会上,成都市市长唐良智的表态,让这个有着十多年科研经历的全职创业者感觉到“这事能成”。

    “引入中国图像测量领军人物、中科院于起峰院士工作站,能让公司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优势更加明显。”刚刚率领团队斩获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组总决赛第二名的徐一丹告诉记者,作为这家计算机视觉领域高科技企业的领航者,十多年的科研经历让其深信“创业不能离前沿学术研究太远”。

    “科研水平决定着科技型公司能否稳定地推出新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优势。”同样认可此观点的还有四川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炜。他告诉记者,公司每年都会从1.5亿元的年产值中拿出500—1000万的经费投入到新品研发中,这样的科研投入能保证公司每年都能稳定的推出5到10个新产品,“在医学检验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样的产品迭代速度尤为重要”。

    徐一丹也告诉记者,为加强公司与学术界的交流,在公司内部,设有专人搜集计算机视觉领域前沿学术资讯,在每周四的下午,这个核心团队成员有二分之一拥有博士学位的初创企业都会经历一场头脑风暴——起分享交流前沿学术资讯,而在这个公司内部的学术交流例会上,还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业界专家的身影。

    2015年,不安于此的徐一丹决定再进一步,于是便有了引入院士工作站这一大胆的想法。而在当天的“蓉漂茶叙”上,唐良智当场指示成都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要积极协调,积极落实,成都市科技局、市科协、天府新区等有关部门也积极跟进,主动派出专人进行了政策、流程方面的上门对接。

    “目前一切进展顺利,预计在2016年上半年,公司就将正式引入中科院于起峰院士工作站,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院士工作站的创业企业。”徐一丹表示。

    平衡市场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引入合适的技术”

    “科研人员创业,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技术运用于合适的领域。”作为国防科技大学图像测量专业博士,十多年的科研经历,让徐一丹预感到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未来的巨大商业前景。

    成立虽然不到一年,但公司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已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技术突破,相继研发出TopGlass虚拟眼镜试戴系统,TopUav无人机追踪及稳像系统等产品,两大项目预计年销售额超1500万元,并先后申请了30余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2015年6月,通甲优博与无人机领先企业零度智控合作,推出了全球第一台搭载无人机自动跟随功能的消费级无人机,而腾讯在全球消费电子展上发布的旗下首款无人机产品——空影YING也采用了该技术。团队在蜂巢创投的帮助下,更是成为了四川省内首家获得无抵押商业贷款的创业公司。

    “科研要做加法,创业要做减法。”徐一丹告诉记者,科研人员创业固然要关注前沿学术研究,但也需要平衡好市场的需求,“有时候,最好的技术并不适合当下市场的需求。”

    徐一丹透露,团队研发的TopGlass虚拟眼镜试戴系统目前采用的就是相对成熟的算法而非最新算法,“因为现在的手机硬件不能满足最新算法对设备的需求,如果要采用最新算法势必会大大提升手机成本。”

    有着同样体会的还有周炜。“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科研一定不能太超前,新产品、新观念都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期。”而这样的体会来自于一款结核检测新技术的推广经历。

    “当时公司投入了近百万突破了Xpert MTB结核杆菌/利福平试验这一新技术,这种检测效率更高、国外普遍运用的主流技术,却因为采样不如老技术方便遭遇了推广难,公司又不得不启用此前的检测手段。”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周炜建议“技术团队创业一定要重视市场需求”。

    “科研人员创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蜂巢创投总经理鲁品更是指出,科技型初创团队很多是清一色的技术团队,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公司财务等方面人才储备不足,使得一些科技型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在为企业提供财税金融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一些经营收入已过千万的科技型初创团队,却仍然是纯技术团队。更有甚者,部分科技型企业的负责人是市场、管理、技术、财务一肩挑,平常接受的就是其他企业的定制业务,不完善的管理制度让这一类科技型企业很难进一步壮大。”鲁品建议说,科技型企业创业还是应扎根于某一细分领域,将市场与技术融合形成产品,具备了量产能力后,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有望赢得大幅提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