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6日 星期日
百色产学结合: 小小讲习所“变身”脱贫大课堂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刘 昊

    “兔子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很活跃,采食频繁,所以夜晚要添足草料。”为了说清楚兔子的习性,农良陈特意放慢了一下语速。

    农良陈是广西百色田东县一所农民专业合作总社的技术员。11月25日,突然南下的强冷空气让田东县思林镇讲习所教学基地门外的323国道显得有些冷清,门里头却扎满了附近十里八乡的群众,仔细倾听着农良陈对于兔子饲养管理技术的详细讲解。像这样的基层讲习所教学基地,在百色还有175处,成了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课堂”。

    百色革命老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山多田少,自然条件差,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任务艰巨。

    作为党中央和全社会关注的贫困地区,百色近年来扶贫成效斐然,但越到后面,要啃的“骨头”越硬。截至2014年底,百色仍有贫困人口85.7万。在全市12个县(区)中,有11个头戴国家或自治区级“贫困帽”。

    “扶贫始终是百色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百色市委书记彭晓春说。

    百色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怎么扶?怎样让群众富起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键还在于创新理念,因地制宜。

    “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模式,激发扶贫工作活力,让扶贫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贫困群众。”百色市市长周异决说。

    2015年春,百色市借鉴老一辈革命家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成功经验,在全市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讲习所,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百色这块红色土地上开花、结果,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小小讲习所,致富大课堂。“在广大乡村,讲习所不仅成为群众学理论了解政策的阵地,同样也成为了学技术奔小康的课堂。”百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建宁说。

    理论如何与实践融合?强化见习实践,推进产学结合。百色把讲习内容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同步进行,让群众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培训怎样与产业对接?讲习开路在前,政策扶持跟上。百色各地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贷款贴息、技术服务等措施,大力鼓励和扶持贫困户发展火龙果、蚕桑、芒果、林下养鸡等特色产业,大大增强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一路往前,一抹新绿映入眼帘——在乱石缝中,一大片绿油油的火龙果树长势正旺,粗壮的枝干迎空向外伸展。“以前这里的石头窝地种玉米一年一亩地最多也就收入500元左右,现在改种火龙果一亩最少也能收入2000多元。”看着眼前日渐丰茂的火龙果树,经常参加讲习所培训的平果县太平镇壮烈村村民陆永文满脸期许。

    讲习所所带来的“鲶鱼效应”在壮烈村不断发酵。在陆永文的示范带动之下,壮烈村的群众纷纷参加讲习所的培训,大力发展火龙果种植,全村种植规模已达1200多亩,所产的火龙果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南宁、广东等地,供不应求。

    学以致用、产学结合,壮烈村只是百色以讲习所为载体,创新探索扶贫工作新模式的一个缩影。目前,百色已建立讲习教学实践基地175个,开展各类讲习活动、学习培训600多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逾6万人次,讲习所已经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学理论、用政策、长知识、增本领的平台,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舞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