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借力“一带一路”,中国城市群向网络化发展
李 娣

■观点速递

    当前,我国已建成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11个城市群,这些城市群主要沿海岸线分布,中西部地区仅4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单就城市群发展而言,其最为突出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战略,把国内各城市群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全国城市群与全球城市群有更为广泛的联系。

    我们看到,欧洲西北部城市化进程历经上百年,西欧各国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处理了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并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区域协作制度体系。各城市共同构成了关联紧密的“多心多核”城市群体系,呈现出有序的网络化。三个主要城市群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大巴黎地区城市群为极核网络化模式,荷兰兰斯台德城市群为多核网络化模式,莱茵—鲁尔区城市群为多点分布式网络模式。

    从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发展的经验来看,网络化成熟的城市群具有强大的吸虹效应和辐射能力。因此,我国要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成熟城市群在现有基础上更为有效的集聚全球要素,使其成为全球城市群经济发展雁阵式结构中的领头雁;同时,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结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的“两横三纵”战略布局,尽快完善中国城市群的科学布局,尤其要逐步推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完善雁阵式结构,提高中国城市群辐射周边国家与地区的能力。

    与西欧国家相比,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要利用高铁与现代信息技术,打破西部内陆孤立发展的困境,进一步缩小城市及城市群间的实际距离与虚拟距离,加速我国内部各经济板块间、城市群间和城市间人口、物质、资金与技术的流动,加强相互间的时空联系。西部地区要加大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将这些重点城市嵌入“一带一路”建设中,逐步发展和建设城市群,将西部城市链接到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中部地区通过交通、信息等网络体系建设,缩小城市群内城市间的距离,重新整合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间协作与联系,使其与国内乃至世界其他城市群发生广泛的联系,并衍生新的城市带。要加强东部沿海城市群之间联系与联通,逐步建设全方位开放的世界级巨型城市带,增强整个东部地区吸纳中西部人口的能力。

    各城市群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极核式、多核式或多点分布式模式,向网络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整体效应。现有1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更加适合选择极核式网络模式,要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有效疏解人口与产业,形成以超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多点分布网络业已形成,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间联系,保证城市群稳健发展;中部地区的主要城市及成渝城市群更适合选择多核式发展模式,要注重推动多个核心城市功能分工,实现城市平等竞争、平行发展;西部地区要根据城市承载能力与区域特点,选择不同的城市群网络模式。

    ——摘编自《全球化》杂志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