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海洋六号”太平洋科考再次凯旋
197天取得6项科考成果

    科技日报讯 (陈惠玲 左朝胜)历时197天,航程近6万公里,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胜利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中国大洋36航次的科考任务,11月10日上午10时胜利返航广州。

    “海洋六号”船于今年4月28日从广州启航,横跨西、中、东太平洋,在多个区域开展调查,在深海稀土资源调查、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与环境考察和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以及“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是“海洋六号”入列以来航次时间最长、参航和轮换人数最多、作业区跨度最大的大洋航次,也是遭遇恶劣海况时间最长、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程度最大的一次。

    2015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具体实施,圆满完成了多道地震测量、海底热流探测、深海沉积物柱状取样、多波束地形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温盐深测量等调查任务。首次发现高含量稀土富集层段,初步圈定新成矿远景区。这也是我国首次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多道地震为主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中国大洋第36航次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在位于太平洋的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采薇海山和维嘉海山及其周边海域,开展了资源、环境和生物调查,为履行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提供了重要保障。取得四项成果:继续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义务,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样品资料;首次成功将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马”号应用于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调查,填补了我国在海山区资源和环境调查手段方面的一项空白;实现了多波束回波勘探新技术在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资源调查领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展富钴结壳合同区环境调查范围,深化深海环境认知水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