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精测妙控 “牧星”苍穹
——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技术部研究员李恒年 (下)

    杨燕群 王团辉 吴 菲

    以研究员李恒年为代表的科技专家接过航天测控事业的接力棒,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引领卫星在浩瀚太空稳定运行、经纬苍穹。

    在群雄竞争中抢占优势

    2007年初,我国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在即,而分属不同国家的2颗卫星占据了“北斗”预定的组网位置。

    在谈判桌上,李恒年带领团队围绕外方专家提出的各种技术难题,一个个寻求对策,提出共位需求和拟采取的技术措施。经过反复协调、认真核算,提出的三方利益最大化选优方案得到外国专家一致认可,最终达到了共位目的,并现场签署了备忘协议。

    几次谈判下来,李恒年敏锐意识到,多星共位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真正拥有了话语权,才能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和主导者。为此,他系统总结卫星共位控制实践经验,凝炼撰写了《地球静止卫星轨道与共位控制技术》专著,并亲自译成了英文版。在手稿扉页上,李恒年写下了作家路遥的一句话:“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实事求是做科研

    在一次任务联调中,研究员李晶对出现的控制误差没太当回事,认为应该是天气或测量设备不稳定造成的。李恒年少见地发了脾气,“什么天气问题、设备问题,拿什么证明?就算下次联调没有问题了,参加实战你们放心吗?”这声音虽然不高,却有黑云压顶般的沉重压力。随后,李恒年带领大家从软件参数、程序运行、设备状态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他边讲边画,逐条逐句推演了整个过程,最终确认了是程序设计结构的问题。

    “李总可不好‘蒙’!”这是测控技术部的共识。侯重远博士跟着李恒年搞科研,花了半年多时间撰写了一篇有关卫星定位的论文,通过实际观测数据验证后,他怕破坏论文的完美逻辑,就悄悄地把全局性验证存在的瑕疵掩盖了。李恒年拿到他的论文后,并没有被几乎完美的结果吸引,而是从头开始,花了几周时间通过编程对论文中的算法进行复现,最终发现了存在的小问题。侯重远感叹道:“打那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实事求是四个字在李总心目中的分量。”

    打造刀尖团队

    李恒年在采访中说,实验室绝对不能走“快餐文化”路线,而要按照“百年老店”的品牌来经营。

    开“百年老店”的第一步是招贤纳士。李恒年像个开“猎头公司”的,经常四处访贤问能,看到有本事的年轻人,就像遇到了宝贝。外出参加学术会议遇上科研苗子,也会动员其加入航天测控大军。

    人才招入麾下后,接下来的就是夯实家底。李恒年带领实验室一班人,系统梳理方法基础和工程经验,将有关数学计算、地球运动、时间和坐标系统、轨道和姿态动力学、优化和估计等方法写成了20多万行代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轨道控制算法库。后来人能够应用这些模块高效构建所需要的卫星控制计算软件,任务准备变得容易许多。如此规模的基础积累,在国内外同类技术实验室中尚属少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