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09日 星期五
专家热议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结合

    本报记者 罗朝淑

    “中国的传统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产生了奇特的、特殊的新药,攻克了整个疟疾领域耐药性的问题。希望这次获奖能够激励更多年轻同志在更多领域做出创新的成就,推动国家的进步。”10月8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共同举办的座谈会上,谈及青蒿素的研发,诺奖得主屠呦呦研究员如是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指出,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是体现我国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举世瞩目的标志性成果,也让青蒿素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的最辉煌范例。他希望今天的中青年科学家要按照李克强总理给屠呦呦研究员的贺信中所要求的那样,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当中。

    “青蒿素项目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科技成就,是因为该研究抓住了疾病防控的需求导向,系统集成了多学科、多机构、多领域的优势协同创新,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从传统医药中挖掘出来的成果,是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完美典范。”分析青蒿素研发成功的缘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如是评价。

    “在西医、西药迅猛发展的一百年里,很多中国年轻人对老祖先的中医药产生了怀疑,而屠呦呦研究员用她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医药证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医药的魅力。”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奖是一座灯塔,让年轻的科学家看到了希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表示,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奖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同时也说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挖掘中医药的宝贵财富,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对此,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詹启敏院士表示认同。他认为,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奖,是对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伟大宝库的肯定,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契机来推动中医药方面的科技创新。而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则建议把中医药的创新研究摆到国家科技战略的高度来推动原始创新。他坚信中医药是我国最有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的认识。”

    王国强认为,中医药在理论上具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注重从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来判断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注重实施个体化辨证论治,注重以人为本,而选择人性化的治疗方法,注重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防患于未然而强调个人的养生保健,并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些都与转变了的医学模式相吻合,与调整了的医学目的相一致,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医药还具有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等方面的优势。

    王国强说:“中医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面对当前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医学界和生物医药界纷纷将目光投向传统医药领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渗透结合,很可能将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国强认为,大力推动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将资源优势、知识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建议,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的源泉,从传统技术方法上汲取创新的灵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创新手段,在继承中创新。

    (科技日报北京10月8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