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2日 星期六
小亚细亚的古老废墟

■行者无疆

文·杨 雪

    在土耳其塞尔丘克小镇的一片不起眼的杂草地里,立着一根残破的巨大石柱,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块散布周围。假使借我百倍智慧,也无法将眼前简陋的废墟和世界古代七大奇迹联系起来——这孤独的石柱原本应该有127根,支撑着长115米,宽55米的阿尔忒弥斯神庙,规模超过了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

    公元前356年,中国西部的霸主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商鞅自此青史留名。这一年,住在位于小亚细亚西岸的以弗所城里的一个疯子,也做着青史留名的狂人美梦。当然,这个叫做赫洛斯塔图斯的游手好闲之人非常明白,万古留名的好事哪有那么容易做,那么,就做点容易做的坏事吧。7月21日夜里,这座人们用来供奉生育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圣殿在一个小人的邪念中付之一炬,曾三次建造又三次被毁的阿尔忒弥斯神庙遭遇了命运中的第二次被毁。

    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宁愿相信,那天晚上,阿尔忒弥斯女神正忙于照顾爱琴海彼岸的一个不平凡的新生命,才无暇顾及自己的神庙。后人也普遍愿意接受这一说法,这座命途坎坷的圣殿就此蒙上一层传奇色彩,因为那个有幸得到阿尔忒弥斯女神眷顾的新生儿,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23年后,长大成人的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军队渡过达达尼尔海峡,从恰纳卡莱踏上亚洲大陆,之后在格拉尼库斯河击败波斯军队。400公里外,波斯守军迅速逃离以弗所,亚历山大大帝兵不血刃,顺利进入这座海滨城市。

    他看到了正在重建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得知神庙焚毁之日便是自己降生之时后,亚历山大大帝决定出资支持建设。此举固然显示了来自帝国征服者的威严和胸怀,但看起来更像是顺应了一种冥冥中的宿命安排。年轻的亚历山大大帝到底还是有些轻狂,居然提出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神庙的入口处。这显然是对阿尔忒弥斯女神的亵渎,然而,圆滑的以弗所人找了一个充满智慧的理由,拒绝了这位征战英雄——“一位神灵向其他神灵表达崇敬是不合适的!”

    阿尔忒弥斯神庙在此后不休的战火中傲然挺立了近500年,最终还是没能逃出被毁的厄运。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神庙在被洗劫一空的同时惨遭破坏。之后的200多年,当地人渐渐转信基督教,随着以弗所整个城市的被弃,没落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和以弗所一起湮灭在淤泥中,直到1869年才重见天日。

    以弗所城的鼎盛期是在罗马帝国时代,完善的市政设施和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赋予我的想象力,让我能够身处废墟中遥想当年繁华。地下铺设有完备的上下水系统,据说24小时供应热水,因为乐于享受生活的古罗马人每天都要洗澡,洗浴业非常发达。我所到过的有古罗马遗迹的地方,都看到了澡堂的遗址,以弗所当然不例外。澡堂门口的空地,还有雕刻在大理石上的棋盘:洗完热水澡,身披浴袍,坐门口来两局,多么惬意!

    从罗马共和国开始,以弗所就是亚细亚省的首府,乃“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在古罗马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难怪这里拥有位列于埃及亚历山大利亚图书馆、土耳其帕加马图书馆之后的,罗马帝国时代第三大图书馆——塞尔瑟斯图书馆,眼前,上下两排爱奥尼亚式柱子支撑着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庄严屹立,沧桑了2000多年。

    有趣的是,当时藏书超过12000册的塞尔瑟斯图书馆的“邻居”却是一家妓院。据传,这座当年只许男人入内的图书馆里面其实暗藏密道,直接通向旁边的妓院。这样,男人们就可以对妻子打着学习的幌子,名正言顺地在“图书馆”里流连忘返。

    “建筑恢弘,雕塑精美”,曾经二度在以弗所停留的传教士圣保罗对塞尔瑟斯图书馆如是记载。“还有比以弗所更伟大的城市吗?还有比它更美丽的城市吗?”保罗曾这样发问,然而,这座他所深深迷恋的城市似乎并没有对他的爱意给予相应的回馈。

    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所写:“宽大而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他曾在依皮昂山而建、能容纳4万名观众的露天大剧院里为以弗所人传道,他宣称“没有人手能制作的神”,应该停止向人们售卖阿尔忒弥斯神像,因为这样会鼓励人们信仰异教偶像。

    他只是一个执着的传道士,然而他的演讲激怒了本地商人,引起手工匠们的骚乱,他们在担心保罗的布道会影响神像的销量。反对者中,有一个叫底米丢的银匠,以制作银龛为生,在保罗来以弗所之前一直生意兴隆。也许保罗的布道确实使得神像生意一落千丈,反正,底米丢对这个令人糟心的外来传教士已经恨之入骨了。他召集了许多同行,煽动大家反对保罗,群情激愤的众人捉住了保罗的两个同伴。无奈之下,保罗被迫离开这座他布道三年并深爱的城。

    后人推测,公元67年,也就是被处以极刑之前,保罗在罗马监狱中,写下了著名的《以弗所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