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当很多研究生忙着发论文、拿学位时,南京一所知名高校历史系的硕士毕业生们却显得特别淡定。因为3年读研期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花钱在某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以至于这本杂志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该校“历史系研究生学报”。
撰写论文者付费投稿求刊登,那是将论文当成了“敲门砖”,用来敲开学位授予、职务提拔和职称晋升之门。花点钱刊登论文,并以此作为晋升的凭证和条件,这钱虽然花得不光明正大,但却被视为实惠之举,因为可以花小钱而占大便宜。要知道“在刊物上发表论文”,早已成为一块丁当作响的“敲门砖”,花钱求刊登不失为一条仕途晋升的捷径。
选才、用人之上的“论文热”之所以大行其道,原因就在于论文被当成了“敲门砖”。而一些单位在评定职称时,规定某职称需要某篇论文,有论文则可一步登天,无论文则寸步难行,至于本人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却可以忽略不计。这种重虚而不重实的选才观方才导致了花钱登论文行为的泛滥成灾。
于是一些报刊杂志借发表论文以生财。办报刊,读者本是衣食父母,如今却将撰稿者视为摇钱树,这岂不怪哉!于是不管论文优劣,俱在可发表之列,至于读者的感受则忽略不计,于是有人不无讽刺地说:“厚厚的一本杂志,居然作者比读者还多。”
我以为,选才也好,用人也罢,都应该遵循“课之以事,考之以功”的原则。不能仅凭论文来定高低,论输赢。“课之以事”就是看他在承担的工作中的表现;“考之以功”,就是看他在承担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也只有这样才能选好才,用好人。至于以论文选人,用人,则不仅会产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弊端,还会助长以钱买论文和以钱求刊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