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尼 三
■玉渊杂谭
高考状元的新闻年年有,今年却来得更加猛烈。在皇城相府举行的“2015年全国高考状元敕封典礼”中,来自甘肃、吉林、内蒙古等7省市自治区的10名高考状元,不但接受了“康熙皇帝”敕封为“第一甲状元赐进士及第”,而且每人被赏“诏书”一册、人民币10000元,《康熙字典》一函。面对乌烟瘴气的“状元”乱象,不禁要问:高考状元的正确打开方式到底是什么?
我想,对状元们,首先应以尊重之心待之。我们可以批评应试教育甚至高考制度本身有种种弊端,但板子不能打在高考状元身上。相反,高考状元其实是我们这个社会里为数不多的公平竞争的成果。有当官的爹给儿子找了顶官帽子的,有有钱人给自己捐了顶博士帽的,但似乎还没有听说用权势或金钱换一个高考“状元”的。或许不是他们不想换,而是操作起来确实有难度。就像周星驰演的苏乞儿在考试时能蒙混过关,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离把戏戳穿的一刻总不会太远。
当然不能否认,任何考试都有偶然性,总会有高手临场失误、马失前蹄,也会有低手时来运转、侥幸胜出,高考也是如此。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人的天赋特别是应对中国式教育的天赋,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人生来就适合于在这片教育土壤中生长,还有些人则与之格格不入。但是从总体上看,作为一个群体的高考状元,是凭真本事实打实地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而他们之所以能夺魁,主要是因为比其他人多付出了勤奋和辛苦。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没有理由不给予一份尊重。而不论是“TOP2”们以高额奖学金对高考状元加以“利诱”,还是发生在山西晋城的闹剧,本质上都是对高考状元的亵玩,或者让我说得更直白一些,并请原谅我对猴的不敬,这分明是把高考状元当猴耍。其实,这种心态和昔日的帝王很像。当年,李世民站在考场大门旁,看到考生陆续走进考场,兴奋不已,对身边的官员说: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他的心情估计也和一个高超的耍猴人相仿。
耍猴人在耍弄猴子时,对猴子看起来也蛮尊重,伺候它穿花衣戴花帽,表演出色,还给糖吃,但内心深处却从不以同类视之。一幕幕高考状元闹剧的导演们也是一样,貌似很看重高考状元,实际在仰视的假面之后是内心的俯视。他们分明把高考状元看作是一笔奖学金或10000元一个红包就可随意摆弄之徒。在我看来,即便康熙再世,给高考状元送个红包,都不能算是尊重。因为,真正的尊重必须建立在平视的基础上。之所以说高考状元值得鼓掌,完全是因为他们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劳和坚韧,以及这种付出所能引导后来人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珍视和激励。但鼓掌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知识本身并非仰视的对象,恰恰相反,正是知识赋予了人们平视这个世界的胸怀和能力。
另外,今天的高考状元毕竟和传统社会的科举状元不同。作为社会化远未完成的年轻人,高考只是人他们生中的一站,未来的路还很长。而由于在高考中胜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有机会获取比同龄人更有利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社会也对他们抱以更大的期望。那么,在他们初尝人生甜头的这一刻,最需要的除了鲜花,还有人生智慧的启迪。教育部门、青年组织和舆论单位都有义务也有责任告诉高考状元,“状元”是一段学习生涯的结果,以及对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证明,也是人生相对高位的起点,但却并非一笔可以置换为金钱或浮名的资源,更不是一道永保平安的灵符。或许这样,包括高考状元在内的所有人才能正确地打开“高考状元”这个多少有些神圣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