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峥嵘 “遇到困难时我会妥协,希望出现时我就会激情澎湃地复活。” |
“全语音人机对话时代真的来了!”
7月20日,王峥嵘的微信朋友圈中更新了这样一条信息。文字下方的视频链接展示了王峥嵘研发的产品:一款人机语音对话机器人。
行车途中,王峥嵘戴好蓝牙耳机,说一声“小E你好”,一键“唤醒”小E语音机器人,告知小E“我要去北京天安门”,机器人便自动开启道路导航功能,整个过程即时进行。
这是王峥嵘的创业项目,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语音对话机器人——“E到伴侣”,除了导航,这款语音机器人还可以在行车途中接打电话、读发信息、与附近车主互动求助。
从“小作坊”的单打独斗开始
“未来,人机语音对话交互,必将成为基本技术元素。”说起面向汽车市场做智能即时通讯业务,王峥嵘信心满满。中国每年新车销售量为2000多万辆,而且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其中私家车占了8成,广阔的市场像一场盛宴吸引着跃跃欲试的王峥嵘。
2007年,王峥嵘开始涉足即时通讯领域。在腾讯、MSN几家独大的形势下,“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也搭建起了自己的技术平台,并逐渐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找到了一个高大上的方向:全语音对话机器人。
此前,王峥嵘先后供职于三家公司做智能监控、智能路灯、寻呼技术工作。在那里,他不断接触国外先进技术并将它们转化落地、了解新兴IT产业起起伏伏的市场背景。
王峥嵘给“E到伴侣”的定位是走安全、便捷的“亲民”路线。“开车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安全。在客车途中接打电话、查阅信息等信息沟通活动都会成为影响司机注意力的安全隐患。”王峥嵘表示,让司机专注开车之余又能即时通信,是“E到伴侣”的全语音交互专利技术的针对问题。
众筹,边质疑边尝试
然而,樱桃好吃树难栽。
从2013年项目起步到2014年3月,王峥嵘的个人投资被全部花光。尽管掌握着成熟的技术,但是缺乏资金及市场对接机制,一个成立不足一年的团队解散,全语音对话项目也被迫搁浅。
事业的低谷期,王峥嵘选择将开发的技术申请专利,初衷是“希望将这个技术被记录下来,通过公开的方式让别人也能了解。”
“我有一颗‘痴心不改’的心。”王峥嵘说,“遇到困难时我会妥协,希望出现时我就会激情澎湃地复活。”在2014年7月,王峥嵘的“全语音对话机器人”项目被深圳的一家孵化器看中,推荐他们参加路演,并挺进决赛。
路演笑到了最后,资金却没有等来。创业坎坷的王峥嵘再生绝望之念时,一家风投公司联系了他,愿意为他提供平台,进行资金众筹。
“群众投资对创办科技型企业能助力多少?”王峥嵘怀着质疑的心态进行尝试。从2015年1月到3月,在“大家投”股权众筹平台上,“E道伴侣”项目从60多家企业获得融资102万元。
时隔四个月,王峥嵘就将成熟的产品带到了北京,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全语音对话机器人产品——“E到伴侣”。
趁着这股创业的东风
相比于苹果的“Siri”对中文识别差、华为P8和荣耀7对机型的依赖,“E道伴侣”可以兼容于市场主要的手机系统。加之语音一键唤醒、随时发号施令的功能,大部分手机用户都可以运用这款安全、智能产品。
除此之外,便捷也是技术的主打牌。“我们的产品还可以为车主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交流”,王峥嵘表示,如果两个车主都安装了语音机器人,车主间就可实现相互感知和互动,在需要帮助时实现互助的可能。
“很多人都说,现在是创业的好时候,政府在大力支持。”王峥嵘说,“趁着这股东风,下一步要推动全语音技术向高端智能发展。”
现在,他要从深圳出发,进军全国市场。在一切进入正轨后,或许安全智能的全语音机器人的目标将是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