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韩洁 王镜茹)修管道马路动辄“开膛破肚”、空中电线密布成了“蜘蛛网”——这些影响城市景观的现象将得到治理。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31日对外宣布,我国将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这一工程有望写入“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力争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形象地说,就是将现在直埋在地下的各种市政管线统一安放到一个共同的“房子”里,维修和管护转入地下,管线得到更安全的保护。
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还能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根据部署,从今年起,我国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项目改造,合理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从而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面广、投资量大,陆克华介绍,将创新融资模式,鼓励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入廊管线单位须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目前定价收费的指导意见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中。
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是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手段和开端。2015年,住建部和财政部确定了在沈阳、哈尔滨等10个城市试点,计划3年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今年将开工190公里,总投资351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资102亿元,地方政府投入5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1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