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09日 星期四
让奇思妙想一飞冲天
——来自中国首家创客空间的“航天梦”

    ■创新创业园地 

    曾玉竹  本报记者  王 春

    一间外表看起来像仓库的框架房子里,里外三层的人正围着一位作讲解的男士和一个带有触角、锅盖的银白色机器。走近一看,原来这个机器就是大名鼎鼎的“月球车”!而“仓库”就是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模拟月壤综合形貌实验区现场。7月4日,来自中国首家创客空间——“新车间”的20多位创客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航天梦”。

    我们来当“航天创客”

    一进实验区现场,看到“月球车”,创客们都兴奋起来了,有的不由自主地一遍一遍触摸实验区现场的火星土,有的正拿着轮子现场就讨论起月球车的材质,甚至还有一位身着蓝色T恤的男士直接双手撑地,全神贯注趴在地上观察“月球车”的结构!

    如果你认为只有男士对月球车感兴趣那就错了,前来参观的创客有不少穿着时尚的靓丽女士。她们在听讲解时永远站在第一排,讲到精彩处会不时地点头附和,观察机器时会情不自禁地蹲在地上,用手不断地转动轮子来感受“月球车”的奇特。“我是一个软件工程师,平时喜欢动手制作一些东西,虽然不像机械工程专业的人士在制作上具备那么多专业知识,但是我认为跨界会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制作的东西也可以更出彩。”“新车间”的创客王女士兴奋地说。

    现场除了兴趣爱好者,还有专业的“技术宅”,他们听讲解时还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甚至对“月球车”的零部件结构也不放弃研究。“我是物理专业的,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做出一个好的作品。”有着年轻面孔的张先生笑着说道。

    而担任主讲任务的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邱博士,被“新车间”的创客们封为科技“男神”。他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也需要幻想家,科学家的思维可能比较固定,而大众的思维是分散的,会带来更多的创意,将之运用在航天上,同时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航天事业,使航天不仅是航天人的航天,更是全国人民的航天。”

    当月球车遇上火星车

    头顶定向天线,脚踩“钛丝筛网”风火轮,两侧伸出太阳能帆板,头上戴着导航和视景相机,肚子里装着红外成像光谱仪等科学机器人,胸前藏有机械臂。这是我们所熟悉的“月球车”,那么你知道现在我们除了能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也能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吗?

    不同于月球的真空环境,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较之月球,火星的环境则更适合人类的居住,因此我们对火星的探测势在必行,而火星车的发明使未来人类在火星上居住将不再只是幻想!不同于月球车的钛丝筛网,火星车因为火星与月球的重力参数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不同,所以结构设计和强度也不同。银白色机翼,橘黄色的身体,整个火星车从远看就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

    火星车采用轮腿式构型和刚性轮、车轮转动和轮系整体摆动相结合的移动方式,具备较高的越障能力和沉陷脱困能力,可爬25度坡,越300米障碍,以应对比月球表面更为复杂的火星地表环境。火星车配备可重复收展的太阳翼,展开后有效面积大于3平方米,可在火星表面远低于地球的光照环境下为火星车提供充足能源,而展开后高于3米的桅杆上所携带的高清晰度相机,可实现大范围拍摄和长距离导航。

    齐天大圣的“奇思妙想”

    在这群思维活跃的创客中,有一个两鬓略有白发的“老顽童”,他自封“齐天大圣”。当被问及为什么给自己取这个名字时,他大笑道:“因为我有72变!”这位齐天大圣不仅语言独特,思维更加独特。在创客团队与邱博士交流的过程中,齐天大圣提出了自己对月球探测器设计的独特想法。“现有的月球车都是利用太阳能发电,我觉得太阳能发电并不是唯一的方向,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球形探测器,一半装固体一半装液体,利用月球表面有光一面和无光一面的温差,使之变形行走”。

    航天过程中携带物品有诸多限制,如果能将一些所需物品“上天打印”,不是能省却不少的麻烦吗?这样岂不是美事一桩?现场的创客们提出的将3D打印机带上天,则让邱博士和创客互动,共同产生联想式的“奇思妙想”。“如果可以研究一种可以将月壤作为材料的3D打印机,那么既可以就地取材,在月球上不仅可以打印出轮子、零部件,用来更换损坏的器件,也可以打印出月球空间站的房子、登月的月球车,那样不仅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省多少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啊!3D打印在未来航天探险中大有作为”!这个“奇思妙想”让在场的人血脉膨胀。

    思维的跨越,学科的跨界。现场的创客们在这场“航天梦”之旅尽情畅想。“我们不仅要让高精尖的技术下地,也要让我们的奇思妙想上天!”邱博士如是说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