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01日 星期三
同方创新在路上
——访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范新

    □ 本报记者  陈和利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尽快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局面,关乎经济能否再上新台阶。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的主体是企业。6月25日,以立足科技,发展科技产业,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为愿景的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18岁生日,记者借此机会就企业创新这一话题采访了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范新。

    科技成果对接还要企业自身硬

    范新介绍,成立之初,清华大学对同方的要求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当初同方是把清华的精细化工、计算机、软件、智能建筑等捆在一起,叫捆绑上市。初期同方的主业也比较多,最终主要集中在了信息和节能环保两大领域。同方的发展战略史上有三个重要的时期,首先是“技术加资本”,强调在承担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命的同时,确立了信息与节能环保两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在初期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2002年同方提出了“合作与发展”的战略路线,坚持发展自主创新的核心能力以及核心主干产业的布局,这时公司不仅坚守自身内生型发展,同时还广泛的在各个方面与社会开展合作。随着同方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品牌化和国际化”成为第三个发展战略。

    这些年,同方从清华大学培育出来的最典型的企业是同方威视。1996年1月,清华大学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通过了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的联合验收,我国成为继法、德、英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这一技术的国家。次年7月,刚刚成立并上市的清华同方承担了该项目的孵化工作,注资3000万元成立了威视的前身——“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核技术公司”,该项目负责人及骨干以“带土移植”的方式进驻同方。大家一起,从技术做成产品,从产品做成系统,逐渐做大做强。如今,威视产品及服务已遍布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民航、海关、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港口和重点安防机构等行业,得到世界各国用户的广泛认可,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同方国芯。今天的国芯是从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的科研项目孵化发展而来的。概括而言,同方有的产业,清华大学里基本就有个对应的院系、研究所或研究室。同方产业孵化以及和跟高校的对接有很独特的地方。目前世界上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什么很低,同方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产学研是同方非常典型的经验。但范新认为,产学研并不是一味的依赖于学校。企业光靠别人输入是不行的,一是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另外适合的东西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接,也不可能吸收消化和再造,所以自身能力要强。

    企业跟高校的对接或者跟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的对接,首先是人,另外是过程,还有就是相互的资源,除了形成对接还要形成优势互补。怎么解决人的问题,比如威视和国芯在同方产业化,科研负责人都是“带土移植”到同方的。再有就是过程,比如同方威视跟清华大学相关院系到现在还保持着一个持续合作开发的过程,有一些事情系里面做,有一些公司做,有一些事情是大学系里和公司成立的联合研究室在做,还有一些向系里采购。同方跟科研院系有很好的合作模式。要保证做事延续性,把教授的优势跟产业优势叠加,作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才有底气

    范新认为,中国的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转化率是比较低的,这是国家一直很关心的问题。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彼此的割裂比较多。因为研究和产业本身严格意义来说不是一回事。其次,企业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教授研究出来的东西虽好,但在产业中实现不了也不行,所以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核心的技术,综合能力,包括思想能力,比如跟教授沟通要早一点,别等教授们研究成果出来了再开始。

    在创新方面,一方面是同方自己鼓励企业创新,作为同方这样的公司一定要通过创新,哪怕是跟学校、跟社会合作也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如果说一件事情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同方肯定不会干。范新的观点是有了自己的东西才能显现出来竞争优势,才能对它未来的发展心中有底,否则的话就是无水之源。在同方这样的一个孵化创新的平台上,也在对创新的方式、模式和内容进行一些调整和改变,比如同方有座楼是一个面向社会的也包括面向同方自己的产业创新孵化器,甚至同方员工如果有想法,其创新项目将优先得到公司两支基金的支持。在全民的创新创业方面同方能做的事情一个是围绕本产业做什么,另外一个就是围绕着同方为社会提供服务做什么,比如孵化器更多是服务。还有就是同方可能更多的去扮演孵化培育之后在加速器阶段的角色。

    在谈到同方未来一年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时,范新介绍说,我们认为还是顺着既定的战略去走,现在国家在大力推动信息安全及自主安全可控,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信息安全产业板块,同方要着力发展全国产的硬件设备,比如计算机、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等,从芯片、外设、中间件等都是这样。另外,在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城市能源方面是也要积极推进。当然,智慧城市目前发展的没有那么快,但它代表了一个未来的方向。同方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基础,现在也在跟很多城市签订一些协议,然后进行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分步建设,包括采用一些类似PPP这样的方式。再有就是节能环保领域,同方在这方面计划投入更大力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