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29日 星期一
王勇:让生物技术与市场“无缝对接”
□ 本报记者 郝晓明

    紫色的安吉拉茄子嵌着黄色花纹,六七两重的寒富苹果香甜可口,香气四溢的南果梨令人垂涎欲滴……这些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残留的农产品,就是因为“吃了”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王勇教授课题组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才“出落”得如此美丽出众,备受市场欢迎。

    走进王勇教授的实验室,满眼是装着各种液体、粉末的瓶瓶罐罐。看到记者好奇地瞅着托盘里平铺着的黑色细土,王勇介绍说,“那是加入了有益微生物菌的高有机质含量腐殖酸,是一种生物有机肥”,他又指着旁边一支支正在培养微生物的试管对记者说,“这种微生物菌现在就附着在试管里的培养基上生长着呢。你看这个透明的托盘里长着的嫩绿小草,是我们为检验自己研制的生物除草剂功效而专门培植的”。

    在另一间实验室里,一瓶瓶透明的封闭罐子中,棵棵幼苗相拥生长,它们植根于一种半透明状的物质中,显得生机盎然又很“时尚”,这些都是野生物种幼苗,它们正在接受王勇实验室的“驯化”。“这个是我们研制的植物组织培养基。”王勇指着半透明的“泥土”说,这是经过我们多次实验研发出来的培养基,它可以实现“植物克隆”,也就是说任意抽出一株幼苗,插到另一个装有培养基的瓶子里,40天后,就可以复制出近30—40棵同样的幼苗。

    近年来,王勇课题组通过寻找筛选各种适合作物生长的有益微生物,开发研制了不含化学物质的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它们既能提高肥力,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又能减少或降低作物病虫害,改善作物品质并保护环境,很受企业和农民的欢迎。科大聚龙金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台安康绿源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大连瑞泽肥业有限公司、海城南果梨种植基地等企业,都是因为看中了王勇的技术并早早与之“联姻”,生产出了效益可观的有机农产品。

    野生软枣猕猴桃是东北特产,大多生长在茂密的山林中,口感较好但是很稀有,其维C含量是市场上常见猕猴桃的7倍,钙含量是它的20倍,如果能够大面积推广种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很可观。2013年,科大聚龙金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王勇课题组10余年的生物技术科研成果,先后在东港市种植4300亩有机水稻,在岫岩县种植了世界最大的3000亩绿色野生软枣猕猴桃园、药用植物五味子园,在辽阳市种植了3000亩绿色蔬菜和果树。其中,东港水稻经国家商品检验检疫局检测,365项指标全部达到有机水稻种植标准,260万斤稻米净盈利7000余万。“两年后,这些野生枣、猕猴桃将全部挂果,走向市场,走进寻常百姓家里,希望它能带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王勇笑着说。

    近年来,王勇带领相关科研人员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需求,成功开发了30余家大型企业作为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和实习就业基地。他们一方面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激发在校生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期间,随着与科大聚龙之间的校企合作逐渐深入,生物工程专业的20余名本科生、硕士生毕业后就直接走进企业,工作在生态农业一线,现已成为科大聚龙的土地生产技术管理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