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8日 星期四
以源头可追溯体系 保障食品安全
□ 本报记者 张林军

     ■食品安全

    “建立优质麦生产加工的过程控制和全程可追溯体系,是优质麦‘从麦场到卖场’的重要保障。”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院长贾健斌教授在“2015首届中国优质麦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农产品牵扯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土壤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等都会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一定要从源头抓起,这样才能提高粮食的生产水平。6月10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委员会主办、今麦郎集团承办的“2015首届中国优质麦产业发展论坛”在河北隆尧举行。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我国每年约10.89万亿元的食品工业产值中,以小麦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占有重要比重。近年来,我国食品加工企业逐渐认识到优质面对食品加工及消费者健康所产生的重要意义。2005年,今麦郎集团就率先启动了“优质麦工程”,在地处北方冬小麦区的河北隆尧黑龙港流域等地发展了万余亩“今麦郎农业示范园”,目前优质麦区已达百万亩。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荷表示,我国是小麦大国,但优质麦的缺口却很大,说明我国的小麦生产与食品工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必须高度重视原料供应的安全和品质,才能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品质。而方便食品企业主动将经营视角前移到种植领域,这无疑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取得了丰厚的回报。记者了解到,为确保食品安全,今麦郎专门安排了24名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示范园区的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的小麦生产。今麦郎集团董事长范现国认为:“今麦郎经营没有什么秘密,品质好的根源靠的是优质的品种,严格的要求,科学的管理。”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国家食物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魏益民教授介绍了我国小麦种植加工情况。他认为,优质小麦的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视食品原料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生存之本”。

    专家认为,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凭借其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问题食品的身份和食品质量问题的来源,而被国际公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贾健斌教授认为,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通过对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监控,成为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只要我们从种子、种植管理、加工,整个环节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的话,就不难看到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食品”。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通过对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的各节点进行有效识别,实现对食品原料、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全程质量控制和跟踪溯源,一旦发现有危害健康的问题,可根据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中各环节所记载的信息追踪流向,以确保食品安全。贾健斌还为“优质麦——优质面粉——优质挂面、方便面、面食主食——销售——消费”设计了完整的管控路径。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面制品时,通过其产品二维码,就可以方便查阅到其最初的产品品种、产地、种植收获、加工等各种信息。“我们要做到的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来保障食品安全,互联网+为完善追溯体系搭建巨大的信息化农业平台。食品生产的源头追溯就是对健康的追溯,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让企业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