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装甲兵工程学院将“军工传统”与“装备文化”揉合,孕育出以“铁心向党、铁血育人、铁骨砺剑”为代表的具有军兵种特色的“铁甲文化”,无声地浸润着一代代铁骑骄子。
“铁心向党”铸军魂
面对一群价值多元、青涩的高考应届毕业生,该院遵循学员在校成长成才规律,创建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一线四基”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系统而又不间断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以便进入头脑,溶入血脉。
新学员一入校门,就通过一系列教育夯实思想根基。邀请装甲兵前辈讲述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史、荣誉史,组织参观记录建院60年来光辉历程的院史馆,并在二七大罢工纪念馆、古长城抗战遗址等教育基地开展入党宣誓等,帮助学员逐步树立从军报国的崇高理想。每逢寒暑假,该院都会组织以“走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员在社会大课堂中注入红色基因。
该院先后建成院史新馆、装甲学子荣誉墙、“陆战之王”史话群雕、许光达和陈赓大将雕像等一系列文化景观,成为不下课的“政治课堂”。
“铁血育人”强素质
为什么一个初级指挥院校能诞生这么多的高科技作品?“学院近年来先后创建了集专业性、启发性于一体的28个学员俱乐部,通过每年举办科技文化节、电子设计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了学员的科技创新能力。”该院辅导教员邵思杰如是说。
创新是装备文化的核心要素。该院党委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教育学员,并制订了《学员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奖励机制。创新的土壤结出累累硕果,近3年时间,该院学员先后取得国际奖项155项、国家级奖项469项、全军以及北京市级奖项694项。
“铁骨砺剑”谋打赢
在去年的全军院校军事技能考核中,该院学员一举斩获翻越高墙、定向越野、通过绳桥、高空索降等15个课目的10个单项第一,并勇夺学院组团体总分第一。今年在首届全军院校军事技能大比武中,该院以不俗的战绩赢得了兄弟院校的尊重和赞扬。
两次参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益于该院浓烈的军事文化氛围。该院坚持以贴近实战、贴近部队的标准磨砺学员:在入学入伍之初的300公里拉练中磨砺学员意志,在网络组网的攻防对抗中锻炼学员打信息化战争的手段,在兵棋推演的沙场上锤炼学员处置问题的能力……
铁甲文化育英才。近年来,该院涌现出了“高原铁骑”某装甲旅旅长郑卫国、“中国尖兵”某装甲师师长苏荣、“神枪手四连”连长何洪涛、“硬骨头六连”连长薛峰等一大批爱军精武的时代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