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我国新疆克州境内发生冰川移动,造成当地15000亩草场消失。冰川移动超过了20公里,平均宽度大约在1公里,高度30到50米。这事让不少人好奇,为什么冰川会移动?
冰川从未静止过
冰川一直处在运动中,它从未停止过步伐。只不过,有时运动得慢,有时运动得快。而绝大多数时候,冰川移动是非常缓慢的,最慢的一天也就移动几厘米。并且,每一处地方的冰川都有自身移动速度的规律,冰川工作者常常能结合当地冰川的移动速度,对冰川的未来走向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
比如19世纪初,在欧洲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上,有几个登山者遇到雪崩不幸被掩埋。当时,有一位研究冰川的人,他说,40年后,这几个人的遗体将在冰舌前出现。果然,43年后,这几个登山者的遗体在冰舌前被发现。
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有一位地质工作者在阿尔卑斯山的老鹰冰川上,用石头修筑了一座小屋。13年后,当他“重回故里”,发现这座小屋竟然向下游移动了1428米。显然,小屋没长脚不会走路,但小屋建在冰川上,而冰川在移动,于是小屋搭了顺风车。
冰川形成就要靠运动
冰都是硬邦邦的家伙,它们怎么还会慢慢移动呢?冰川的运动有缓慢和剧烈之分,还是先来通过冰川的形成过程,说说较慢的冰川运动。
在终年冰封的高山地区,降落的雨雪大部分没有融化和升华,于是慢慢累积,经过一系列作用,尤其是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雨雪最终变成冰川冰。这些连在一起的大块冰川冰由于重力的缘故,沿斜坡向下慢慢滑动,于是就形成了冰川,这样的冰川叫山岳冰川。
还有一种是大陆冰川,它是因为冰块之间互相挤压而慢慢向前移动形成的,比如南北极地区的冰川。
冰川的运动跟水流有些相似,都是中间快,两边慢,我们把冰川最活跃的部分称为冰舌。
南极洲的冰舌会逐渐伸入大海,在风暴和潮汐的冲刷下,冰舌断裂滑入大海,它们在海上到处漂游,于是变成了冰山。冰川很厚,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而南极洲冰盖最厚的地方高达4200多米。
冰川冰不同于普通冰
很多人认为,冰川冰跟正常的冰一样。其实,它们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冰川冰绝大部分是积雪成冰,而不是像湖里面的水冻成冰。冰川冰的形成是这样的:雪花在自身静压力下,局部熔融,排掉一部分空气,重结晶,变为白色的压实冰晶--粒雪。粒雪经过再压实,进一步排出空气,变成乳白色的粒状冰,再次结晶,变成更致密的冰川冰。通常情况下,积雪厚度达50米时,底部的积雪就能转变为冰川冰。
冰川冰形成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冰川运动的原因,那就是重力、挤压等因素。虽是这么说,但难免有些人还是会问,说冰块跟玻璃一样硬,它要么断裂要么不动,怎么还会每天流动几厘米呢?
实际上,只要时间足够长,绝大多数东西都会流动。比如沥青,它也是硬邦邦的,一敲就碎。但如果你把一块沥青装在一个瓶子里,底部留一个小洞,七八年后,沥青就会呈现出流动的样子了。世界著名的、耗时最长的“沥青滴漏实验”,接近90年了,玻璃瓶中的沥青总共才滴落了9滴,平均10年滴下一滴。
还有大山,假如我们能把大山在几万年内的状态,用快放的形式播放出来,我们也会看到,其实大山也在流动。
跟沥青、大山相比,冰川的流动速度就更快了,平均每天要向前移动几厘米;快的每天能移动几米,像格陵兰岛上的一些冰川,每年会向前流动一千多米。
冰川移动对地质影响较大
可能有人认为,冰川的这种缓慢运动,危害不大,因为它不是突然爆发。这似乎没错,但冰川运动对地质的影响很大,它常常能带来很多奇观。因为它能把几吨,甚至数十吨重的巨石搬到千里之外。比如美国华盛顿州中的一块40吨重的巨石,它就是冰川从千里之外搬运过来的。
冰川那么厚,当它翻山越岭,慢慢向前流动时,必然会把一些巨石包裹其中。于是,冰川就会带着巨石去旅行。在旅行途中,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就把巨石抛弃在当地。
绝大多数时候,冰川移动很缓慢,但是有的冰川脾气比较怪,在长期缓慢的运动后,会突然爆发式地向前推进。
比如这几天,新疆境内发生的这次冰川移动,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气候变暖,以及地震带来的地质不稳定等。
另外,如果降雨量突然增多,冰山顶部变厚,压力变大,但是冰川底部因为海拔低,温度较高,冰山部分融化,导致底座不稳,结果也会出现冰山大面积垮塌,并向前迅速推进。
地球上现存的冰川,其历史超过100万年。而冰川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因为当时大气成分、大气层的化学成分等不同而有差异。比如美国和苏联在60年代进行的频繁核试验,就均被南极冰雪反映了出来。
研究冰川,也能给我们带来大量古气候、古环境的信息。例如,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火山大爆发,都会在几年后反映在冰川上。用钻孔的方式,把冰川冰从几千米厚的冰川中取出来,就能根据冰川中含有的火山信息,比如火山灰的多少,对远古时代的火山进行研究了。
稿件来源:蝌蚪五线谱
作者:寒木钓萌
■专家释疑
近期降水增加导致冰川移动
近日,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境内,公格尔九别峰北山脊山体发生了冰川移动。冰川移动发生后,原先的小盆地被冰川填满,形成巨大冰山,导致当地地形地貌发生巨大变化并造成一定的灾害。据媒体报道,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学家刘时银等通过分析卫星监测结果发现,此次冰川跃动事件是近期降水增加的结果。
研究人员根据近一年来的多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认为,此次发生跃动的冰川为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该冰川的西支冰川发生突然移动,属冰川跃动性质, 并对下游主冰川形成挤压之势。
刘时银介绍说,根据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在盖孜河流域多年的观测,本次冰川跃动事件是近期降水增加影响的结果。
去年入冬以来降水量较往年大很多,特别是今年4月份的降水是往年的3—4倍,冰川积累区有大量降雪堆积,导致冰体下覆压力增加,冰川内部应力平衡受到破坏而快速向下运动。
根据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分布可知,主冰川与西支冰川汇合处东北侧可能还处于冰体挤压的影响。无论是西支向下游输送的冰体,还是主冰川受到西侧跃动冰体挤压的影响,这些影响区的冰体都异常破碎,有大量冰裂隙发育,这些裂隙将成为夏季冰川融水的汇集场所,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因冰下水压增加,这些裂隙中储存的水体有突然释放、形成突发性洪水的风险。
刘时银说,大量冰体向冰川末端海拔较低的河谷排泄,要注意排除次生灾害的影响。目前冰体排泄已造成冰川西北侧部分地段草场被掩埋,牧民部分夏季临时房屋受到冰体或其携带的岩石崩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