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28日 星期四
绽放在山林田间的科技花
文·唐红英 王建兰 胡利娟
送科技下乡
讲座培训
专家指导
育苗标本
工厂化育苗
林业机械
湿地一隅
奥卡万戈三角洲水鸟
彭有冬(中)与参加科技周活动的林科大学生交流
合作签约
现场咨询
云南哈尼梯田
野骆驼
林蛙

    编者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普工作一贯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科普手段创新的同时,内容也在不断增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利用“科技周”“科技节”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科学普及。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生态文化、促进科技应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旨在面向社会,面向民众,面向未来,尤其是面向林业从业人员和广大青少年,通过发展林业科学技术的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大幅度增强全民生态意识、生态素养和生态责任的同时,使更多民众广泛参与到绿化祖国、保护自然、关注森林、珍惜资源的实践中去。

    5月23日,由国家林业局主办,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林业厅等七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绿色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5年全国林业科技活动周启动,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彭有冬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要认真扎实地做好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这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持续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以及林业集约经营水平和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哇,湿地好美!郁金香原产地是在中国新疆?这就是提高育苗率的扦插育苗技术?实用、简单、方便……接二连三的赞叹声、手机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时时回荡在科普展台周边。

    不用惊奇和疑惑,这也只是每年举办的全国林业科技活动周的一个缩影。

    林业科普工作,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还有科技成果的普及,诸如专家科普报告会、现场咨询答疑、送科技上山下乡、公众参与式体验,以及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等系列活动,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正如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以下简称科技司)有关负责人所称,开展科学技术普及,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截至目前,全国林业科技活动周已连续举办多年,成为推动全国林业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前林业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其不仅有益于不断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还能增强公众珍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积极参与、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据《中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林业系统专职、兼职科普人员和科普志愿者人数逐年稳步增加,截止到2013年,林业专职科普人员有18190人,兼职科普人员64920人,科普志愿者达到6460人。

    成效显著 稳中有升

    近年来,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国家林业局以不同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国林业科技周系列科普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取得显著成效。

    在普及科学知识上。主要依托科普场馆、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林业科普阵地,建立林业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体系,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林业特色科普活动,普及林业科学技术和生态知识,并已成为青少年接受生态教育、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定期向其优惠或免费开放。

    同时,还充分利用植树节、湿地日、环境日、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技活动周、爱鸟周等宣传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以不断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生态素养和生态责任。

    “尤其要面向青少年大力开展林业科普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优良品德。”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组织编写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生态知识教材,开展青少年林业科技夏(冬)令营、课外林业科技实践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各类科普活动。

    据了解,作为第一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成员单位之一,国家林业局于2008年印发了《全国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在科普传播平台上。依托于林业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科普基地、科普传媒和科普期刊这三个林业系统的重点宣传平台来进行。

    据了解,自2004年起,中国林学会组织开展了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评选,基地类型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国际重要湿地、沙漠公园、种苗基地、各类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其他新兴科普业态,如观光农林类、民营企业等。

    据中国林业统计显示,各级森林公园数量2948处,面积175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79处,面积1214.33万公顷;各级湿地公园数量723处,面积390.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429处,面积229.5万公顷;各级林业自然保护区数量2163处,12486.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25处,面积7866.78万公顷。

    而国家级的科普期刊主要有《森林与人类》《中国绿色画报》和《生态文明世界》三种。并且每年平均有350种林业科普图书问世。

    据科技司介绍,目前,林业系统正在开展科普数字信息平台建设,国家林业局的门户网站等网络都设立有林业科普栏目科普作品创作,鼓励和支持利用新媒体研发科普作品。

    “2014年,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业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科普图书《听伯伯讲银杏的故事》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司有关负责人称,这一奖项的获得对推动我国林业科普作品研发和科学研究科普化必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在科普队伍建设上。我国林业系统专职、兼职科普人员和科普志愿者人数逐年稳步增加。目前,国家林业局开展科普工作的业务司局和直属单位已达到21个。

    在行业特色优势上。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元素。其主阵地是在林地、湿地和沙地。

    据统计,我国提供森林旅游服务的林业自然保护区数量有356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提供森林旅游服务的林业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276.5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4%。尤其是2014年,沙漠公园的发展较快,现已新批了23处国家沙漠公园。科技司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五大问题 亟待解决

    虽然,我国林业科普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缺乏健全稳定的科普队伍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机制。

    第二,我国各级林业部门对林业科普的认识和重视不一,没能充分发挥作用,缺乏有机联动、协调机制。

    第三,具有影响力或特色的核心科普基地少。

    第四,科普品牌活动需进一步聚焦和精炼,以发挥其在科普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第五,科普经费不足。

    对此,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认为,要充分发挥林业老科技工作者的优势,支持和鼓励他们踊跃参与科普工作,逐步壮大林业科普志愿者队伍。并积极引导大中专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开展林业科普实践活动。探索适应林业科普工作社会化、市场化、精准化服务的需求,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林业科普工作人才新机制。

    同时,依托各级各类林业科普资源平台,建设生态教育、生态展示、生态宣传、科技培训等多种类型的林业科普基地。通过充实设施和人员,健全其林业科普功能,使其成为林业科普的重要阵地。

    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完善的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培训体系。紧密结合林业生产实际,着力提升林业基层从业人员的科技素养和生产技能,促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与实践应用。

    作为科普活动中,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尤为重要,不容忽视。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要组成不同形式的“林业科普宣讲团”,带技术、项目,进林区、下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举办科技讲座、发放科学技术资料、开展科技咨询、实行结对帮扶、跟踪服务,把林业科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广大从业人员,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另外,就是在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国有林场等单位建立科普服务中心,推行以“一站一栏一员”,即一个科普活动站、一个科普宣传栏、一名科普宣传员为主要内容的林业基层科普服务保障体系,从而形成自上而下、横向互动、广泛协作、功能完善的林业科普网络体系。

    除此之外,要充分发挥林业科普品牌效应,运用典型示范和榜样的力量,引导全社会努力创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民众需求的林业科普活动特色精品。继续完善和提升“森林为民”“绿色让生活更美好”“生态文化进校园”“林业科技服务和科普惠民”等活动。

    并且,应充分运用我国林业国际合作机制与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扩大林业科普领域的国际间、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科普作品和先进的展教用品、工具设备等,在不断丰富我国林业科普资源之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林业科普高层管理人才和创作人员,提高我国林业科普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其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科普惠民 四措助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上传下达,无不彰显生态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为加快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民众对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新需求。

    那么,在当前新常态下,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大幕拉开,科普工作的改革方向,又该如何调整?

    科技司有关负责人称,紧紧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这个中心,从提升林业科普服务能力、创新林业科普工作机制入手,优化整合林业科普资源,健全完善公众服务平台,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与内容,全面推进科普基地建设,大幅度提高全民生态素质和林业从业人员生产技能,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我国林业科普工作主要为:首先,建立和完善国家林业局科普工作联席制度。整合林业科普资源,形成林业科普合力,制定林业科普工作规划,研究林业科普重大事项,进一步提升林业科普工作的显示度。

    其次,成立国家林业局科普专家委员会。建立一支由国家、省、市、县四级专兼职林业科普工作者组成的高素质骨干队伍,从林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及相关业务部门中选拔、培养一批科普专家,引导、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林业科普工作,将其所掌握的林业科学知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以增强林业科普工作的执行能力。年内将联合科技部共同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普工作的意见》,起草《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十三五”实施方案》。

    再次,今年底将推出首批核心国家林业科普基地。

    最后,积极参加国家重大科普活动,深入打造林业特色品牌科普活动。

    ■背景链接 

    全国林业科技活动周主题

    2010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启动,并召开专家报告会,以此宣传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普及林业碳汇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推动林业科普工作发展和科普社区建设。

    2011年,“了解森林、关注森林、保护森林”为主题,在北京植物园启动,以期让更多的人关注森林,珍惜资源,热爱生活,回归自然,共同参与到爱绿护绿播绿,共建美好家园的行列之中。

    2012年,“普及林业科技知识、转化林业科技成果”为主题,在浙江省浦江启动,同时,举办了浙江省第九届林业科技周活动。

    2013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绿色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启动,其通过林业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让广大青少年和公众通过认识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2014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绿色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江西省赣州启动,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为目的,宣传林业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2015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绿色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启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