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刘晓莹)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19日正式发布,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工信部部长苗圩说。
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竞争力,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使我们的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他强调,技术创新是提高我们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同样表示:“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必须解决关键的共性技术的缺失问题。”
《中国制造2025》提出,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这是我们制订《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苗圩说。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中国制造2025》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