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
加大中药品牌力度宣传 实现多元发展与创新
文山三七:后来者居上
□ 本报记者 吴红月

    ■创新启示录

    道地中药大品种云南文山三七的命运正在发生改变。“我们要坚定三七产业的发展信念,充分认识文山三七产业对实现富民强州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文山三七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在5月5日—5月8日于云南省文山州召开的“文山三七产业发展大会”上,州委书记纳杰表示,“在国家支持生物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下,文山三七产业园区高登片区已初步建成,国内一大批知名制药企业即将入驻,三七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不仅具备了条件,也迎来了最佳时机。”

    要想做大产业,“政产学研资”的联合发展已经是现成的模式。但是,结合对一个中药大品种的种植技术研发及产业布局,实现产品质量品质创新,进行多元化营销和文化名片包装,以此实现企业实力的拓展、全产业链条的整合,同时兼顾城市品牌形象的确立和宣传,这在全国还是头一次。

    在此次产业发展大会上,有来自三七中药基础研发和临床应用的院士、产业链条上下游的企业经营者、品牌营运者、资本合作者以及销售网络的营造者,还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质量标准和认证机构的管理者、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和推广专家等跨行业代表200多人,来者的目标只有一个:在云南文山布局,做大做强中药三七产业,实施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和多赢家的创新发展战略。

    重新认识中药大品种“三七”

    三七是传统名贵药材,有“参中之王”的美誉,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传统医学中,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功效。对血瘀症有独到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教授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三七含有皂苷、三七素、三七多糖、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对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都具有独特的治疗保健作用,是维护人类健康不可多得的名贵药材。全国知名的复方丹参片(滴丸)、血塞通系列、漳州片仔癀等药品都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三七产业发展在国内传统医学和现代生物制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希望云南文山的三七产业能够获得突破性发展。”李连达说。

    三七的药用作用不可忽视,三七的根茎叶均可入药,2010年的《中国药典》中有明确的规定。数据显示,全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有360多种,药品批号3600多个,涉及制药企业1350多家,且多种药品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而对于三七保健品种的开发,还基本没有展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国家现代化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中心原主任李大宁认为,三七产业发展,要探索如何结合区域特点和临床疗效,打造现代化的三七中药品牌的内涵及文化,开发出多种产品,更好地满足大健康产业发展对医疗和营养健康的需求。李大宁称:“三七产业要强调对中药大品种资源的保护,要使上游种植加工得到政策支持,完善质量检验检测的第三方认证机制,加大信息采集和大数据分析,大力培育交易中心,做好大众科普工作。”

    做大做强全产业链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云南省三七种植产值117亿元,占全省中药材种植产值160亿元的73%;三七工业产值144.7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产值349.8亿元的41.37%;全省单品种销售超过亿元的品种25个,其中三七品种15个,占60%;全省单品种销售超过10亿的品种4个,其中三七品种3个,占75%。上述数据表明,三七产业在云南医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中国95%的三七生长在云南,近100%的一年‘七’在文山,它的稀缺性、独占性、排他性和唯一性最符合云南的特色产业,也是最有机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获得竞争优势的。”文山三七产业协会会长、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立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三七药材几十年来大起大落,云南三七下游产业空白和无力。2014年我们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和云南省农业厅技术推广总站,进行了首次全省范围的三七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三七种植盲目,七农无销售渠道,无序发展,恶性竞争,导致信任危机,价格波动严重;中下游加工产业乏力,产品无科技含量,质量难以保证;无品牌战略,面对市场基本没有话语权。”

    曾立品说:“我们亟待大型龙头企业来带动,打造明星重磅产品,以产业链条整合来提升文山三七的产业竞争力。”由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曾立品代表三七协会提出了针对文山三七现状的七条解决措施:其一,加强三七种植组织体系建设,即“政府+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四位一体的三七农业种植组织体系;其二,以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白药、昆药、植物药业、文山九州通等骨干企业联盟为主体的三七战略收储管理体系,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议价、统一销售;其三,加强三七文化传播和品牌建设;其四,加强营销策划及销售渠道建设,强化市场推广力;其五,加强质量标准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其六,加强三七产业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政策聚合力;其七,让企业深度参与,“政产学研资”一体化推进“三七药食同源”等战略的落地。

    “三七”产品与文山品牌共生

    曾立品以及三七协会的谋略获得了州政府的认同,纳杰书记对此表示,三七种植面临严峻形势,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营销宣传滞后,缺乏产业龙头带动,行业管理作用发挥不够。

    对此,他在会议上宣布,未来州政府将已制定的州《三七发展条例》上升为省级条例,设立省级三七产业发展基金;规范产业基地建设;培养加工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新食品原料和进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的申报工作;支持在云南省三七农业工程实验室基础上组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从三七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实验开发到工程化应用的研发体系和由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组成的三七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三七宣传的顶层设计和总体策划,树立“文山三七”地理标志、道地保真药材品牌形象,形成宣传合力,提高文山知名度。

    希望打造“云三七”品牌,以云南三七科技作为产业领头羊的曾立品,谋划的目标非常鲜明也更加高远:要逐步从实现三七全产业链到提升其自主品牌“云三七”,再到“国药三七”,最后到“中国参”的战略规划;让三七成为能够超越高丽参、花旗参的“国之瑰宝——中国参”;传播三七文化,让“云三七”作为中医药的代表,成为一张具有产业特色的国家名片。

    “只要精心营造,不断创新,文山三七作为一个多元发展的支点和全优品牌形象,必将形成‘后来者居上’的局面。”曾立品如是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