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付丽丽)“地震发生后72小时属于黄金救援时间,当以抢救生命为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志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4月25日尼泊尔(北纬28.2度, 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后,26日15时9分,尼泊尔再次发生7.1级地震。至记者发稿时地震已造成尼泊尔2460人死亡,4647人受伤,其中中国公民至少17人遇难。
“地震之所以造成比较大的伤亡,主要是震中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比较近,只有80公里。而且当地房屋大多是用泥土、砖瓦垒砌的,抗震性能比较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丁林说,他曾三次前往加德满都考察,最近一次是去年。
有专家预言,地震造成的灾害,会因建筑状况与人口的不同而有差异。若同样规模的强震侵袭美国加州,每100万人会有10至30人丧命,但在尼泊尔,可能会有1000人死亡,在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地,甚至可能造成多达1万人死亡。
此前,有媒体报道,国际地震专家早已预料到尼泊尔可能发生灾难性强震,并于一周前前往尼泊尔商议对策。对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静表示,业内都知道,这个地方要发生地震是早晚的事儿,因为其就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俯冲带。早在1505年和1934年,分别在这次地震的东西两侧,发生过八级以上的地震。
“它就像定时炸弹一样,迟早要炸,但具体哪个时间我们往往很难确定,所以这些专家的推测是一种趋势性的判断,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地震预测。”刘静说,2012年,我们曾发文章分析认为尼泊尔喜马拉雅带过去500年积累的能量大于历史地震的总和,处于缺震状态,随时有发生7—8级,甚至8.5级地震的可能性。对趋势的判断是一致的,但仍然不是严格具体的地震预测。
据地震局方面消息,截至目前,尼泊尔8.1级地震附近地区已发生2次7级地震。4月25日发生的7.0级地震在8.1级地震震中附近,位于加德满都西北约80公里处,距我国国境线最近距离约为50公里,距离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县城约130公里。
4月26日发生的7.1级地震距8.1级地震震中约130公里,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60公里处,距我国国境线最近距离约为15公里,距聂拉木县县城约40公里。
“地震之后一两天内余震会比较密集,强度较高,随后将慢慢减弱。”丁志峰说,一般来讲,最大的余震比主震小一级左右,此次地震余震的范围应集中在约300公里范围的主震破裂带上。
刘静认为,此次地震余震级别之所以比汶川余震高,主要原因是此次地震属于浅源性地震,而且是印度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主震破裂和应力释放比较不均匀,因此以大震级余震的形式进行调整,这种类型的地震威力更猛。
“另外,目前的注意力集中在人口较密集的城市人员伤亡和救援,偏远地区的震动次生灾害报道较少。但要防范此次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因为地震点位于喜马拉雅山山前带,会发生比较多滑坡、滚石,形成堰塞湖,山上会发生雪崩,平原和河滩地带的砂土液化、塌陷也可能有。”刘静强调。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5年4月26日16时41分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北纬28.6度,东经86.1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4月26日凌晨,聂拉木县县城附近10公里处曾发生5.3级地震。
“聂拉木县受地震影响比较明显,主要是距离震中比较近,还有主震往东破裂的多普勒叠加效应。就像当年唐山地震,北京也有明显震感一样。”丁志峰说。
鉴于当地房屋倒塌,移动通讯中断,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已于26日上午10时到达拉萨机场与西藏地震局工作队汇合,预计一行共26人在26日晚到达聂拉木县城,之后将开展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地震发生后,应尼泊尔政府请求,由62人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已于26日12时15分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开展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救援队由62名搜救队员、医护队员、地震专家、技术保障人员组成,携带有搜救、医疗等有关救援设备和6条训练有素的搜救犬。救援队领队、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赵明表示,救援队大部分队员参加过汶川、玉树、芦山及日本、海地、巴基斯坦等多次国内外地震救援,具有丰富的救援经验。
“这支救援队是获得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认证的,而且携带很多专业救援工具,在震区难度比较高的救援点作用会比较突出。”丁志峰说。
就在记者发稿时,中国国际救援队从远方传来消息,经救援队和结构专家全力施救,在加德满都灾区已成功救出一名尼泊尔当地男性幸存者。在另外两处救援点也发现了幸存者,正在全力展开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