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林军
2015年是全面落实重大改革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谋划“十三五”总体布局的承上启下之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201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科技部党组2015年1号文件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推进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更加快速有效的发展,科技部于4月16日—4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2015年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
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陈传宏总结了我国社会发展科技“十二五”期间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当前挑战与机遇,明确了“十三五”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思路。会后,科技日报记者就我国社会发展科技的相关话题对陈传宏司长进行了深入采访。
七大方面成效显著,形成科技惠民新局面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和各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将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放在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请问,“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陈传宏司长答(以下简称“答”):“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扎实推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总体水平稳步提升,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七大方面:
一是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探索实践全链条式布局。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与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大型油气田与煤层气开发等4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力推进生物技术、蓝天科技工程、公共安全、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13个重点任务专项规划的实施;认真组织实施863计划、支撑计划,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科技惠民计划带动民生改善,效果显著;完成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中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资源、环境等领域的中期评估;开展技术预测,调动全国近万名专家参与,为“十三五”规划编写和计划项目启动奠定基础。
二是自主创新成果丰富。如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揭示了食管鳞癌的遗传突变背景;国际微生物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在中国成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手足口病疫苗等创新品种相继上市;“蛟龙号”实现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海马号”研制成功,在南海4500米深冷泉区开展科学考察;水下滑翔机“海燕号”完成1000公里水下航程试验;掌握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部分建造关键技术;深地探测技术取得突破;黄金深部勘探技术能力突破4000多米;油气深部勘探技术能力突破7000米,使我国具备了资源由地表到地下立体探测技术能力等等,这些都大大提升了我国核心技术的竞争能力。
目前,已建成社会发展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3个,科技产业化基地5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200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2000个,科技产业化基地300余个,有效支撑了区域、行业的科技创新。
三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环境保护方面,以蓝藻监测与治理为代表的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在太湖流域得到示范推广。此外,在实现废物污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双赢”,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预报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在生物医药领域,累计获得新药证书83件,完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120余种大品种技术改造,为深化医改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数字化平板X线机、64排CT等一批重大产品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我国数字化医学影像产业领域正在向价值链的高端快速演进;十百千万工程已在6省市示范应用了10余万(台/套/件)总价值5亿元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重大疫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应对埃博拉、禽流感和登革热等疫情。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风险评估、溯源预警等方面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启动实施国家(横琴)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工程。
在社会治理和文化体育事业方面,自2001年启动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来,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为中华民族书写家谱。
四是持续打造新型发展模式。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目前已成为地方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载体和平台,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截至目前,共创建国家级实验区150余个,省级实验区300余个。
五是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部会同卫生计生委、总后卫生部启动了心血管、脑血管、恶性肿瘤等9个疾病领域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达到174个,临床转化效率显著提高,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床研究成果。
六是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等环境公约谈判;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如推动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设与交流,同德国政府开展“未来城市”双边合作;继续深化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全球健康与现代农业领域的有关合作。通过五年的国际科技合作,在国际视野下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
七是依法开展行政审批。一是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国际合作项目审批,二是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审查。目前,已形成了与省级科技主管单位、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专家的上下协调、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问: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交出靓丽的成绩单,靠的是什么?
答:“十二五”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这样的成效,一是注重需求导向,着力解决制约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二是注重部门联动,集中科技资源,强化科技对行业工作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强化科技与产业的有效衔接;三是注重省部合作,强化区域创新,加强基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与推广;四是注重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五是注重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从“两难”困境到“双赢”格局
问:社会发展工作非常重要,当前中国在发展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哪些领域?
答: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以及社会事业等社会发展工作需要担当重要使命。
目前,我国在发展进程中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环境、医疗、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
例如,面临重大慢病与新发突发传染病双重挑战。中国现有慢性病患者2.6亿人,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新发突发传染病及烈性传染病入境的威胁,给传染病的科技支撑和应急防控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极为不均衡。
再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巨大,高温事件显著增多,干旱和暴雨洪涝事件频发,我国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00多亿元,人员死亡约2400人。在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中提出,到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对我国低碳绿色发展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
应该说,社会发展领域工作呈现出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的特征,所出现的问题具有治理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等特点,如何有效的解决当前发展所面临的重重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面临严峻挑战。
问:针对当前社会发展领域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从经济、社会发展“两难”困境到“双赢”格局的转变?
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使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科技施展作用的广阔舞台。
健康产业是一个极具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产业、健康管理等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我国GDP的4%到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以及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存在着巨大的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空间。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人,据测算,2020年老年产品将达到4.3万亿元。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孕育生物产业。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产业初具规模,随着分子育种、基因检测、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生物产业将为人类应对健康、资源、环境等诸多社会发展领域的挑战提供有力支撑。
污染治理带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发展环保产业不仅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物质手段,还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双赢”。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将达4.5万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针对当前社会发展领域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从经济、社会发展“两难”困境到“双赢”格局的转变。
“十三五”发展思路与2015年重点任务
问:今年“十三五”总体规划开局之年,作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对于今后五年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及2015年的工作目标,能简单地谈一下吗?
答:“十三五”社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切实增强社会发展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适应新常态的社会发展科技治理体系建设。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凝炼一批重点专项,突破科技创新和共性关键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引领城乡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宏观统筹;发挥市场驱动效应,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着力推动创业创新;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有效引导多元投入,拓展资金来源。
具体到2015年,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扎实推进科技专项规划编制。做好技术预测和战略研究工作,组织编制专项规划,统筹谋划未来5年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布局。
二是切实做好2016年重点专项凝练。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和数字化诊疗装备等2个重点专项试点工作;组织开展需求分析,凝炼2016年重点专项。
三是组织实施科技创业者行动。以“健康”和“环保”两个领域为重点,推进“百万名医师基层服务创业专项行动”和“中药产业创业专项行动”两大行动;开展“食品安全”和“水安全”两大工程;实施“创新大挑战”和“创新品牌行”计划。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载体,发挥科技创业者作用,促进重大成果的转移转化,加快推进民生科技成果运用。加强国家临床中心布局,加快推进医学转化推广体系建设。
四是依法履行行政审批职责。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依法开展两项行政审批,强化监督问责,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推动立法工作,加快修订和完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
五是强化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转变管理理念,探索研发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树立全创新链管理的新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科技管理责权利一体化机制;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推动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加强社会发展科技队伍建设。
此外,还要成立实验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社会化管理;持续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继续做好科普工作;进一步做好“十二五”工作总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