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1日 星期六
“烧纸上坟”离清明节有多远?
文·杨 雪

■玉渊杂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应时应景,今年清明时节雨是有的,至于路上行人,也确实堵车堵得“欲断魂”——通往各大公墓的马路年年都变停车场,几乎连新闻图片都不用更换;祭品市场“创新力”越来越强,不仅iphone7已经上市,就连贴心的“自拍神器”都有得卖;“代客扫墓”也已堂而皇之地从大荧幕走进现实,有人欢喜有人愁;而关于上坟的段子把讽刺现实和自嘲结合起来,荒唐倒也真实。

    现代都市人把清明节简化为扫墓节,又把扫墓简单理解为烧纸上坟。如果提前一两周的周末先扫完墓了,不仅能躲过高峰期,还能在有点鸡肋的小长假期间表示毫无压力,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想必是极好的。由此,今之清明不似佳节,唯扫墓形式犹在,而“烧纸上坟”既不一定在节日当天,也不一定亲自进行。

    拥挤的公墓,浩浩荡荡的扫墓大军,有限的郊野绿地,以及在永远看起来很忙又不知忙些什么中流逝的时间……工业文明语境中的任意一条吐槽,都足以将传统礼制积淀下来的所有风雅兴致一扫而空。开卷阅览典籍书画,我们看到古人的清明节虽是遥寄对先人的哀思,但也充满诗意:全家出动上坟祭祖、郊游踏青;女人荡秋千放风筝、男人射柳蹴鞠。要说起来,许仙也是清明上坟之后心血来潮游西湖,才在烟雨断桥上邂逅了一段大好姻缘。

    当然,浪漫的古风大抵只能留在卷轴、壁画和传奇里。我们已经远离农耕文明,没有必要刻意复古,即使郊游踏青,也不必非清明时节不可。在消费文化主导下,只需要在一应俱全的祭扫市场购买产品和服务,就能轻松完成清明节最基本的规定动作。简约如此,很多人却进入不了角色,只如行尸走肉般完成任务,显得有些诙谐。今之清明扫墓众生相,恰揭示一种窘境,清明佳节带给现代都市人的不是精神寄托,更像思想包袱。

    古人焚香烧纸敬酒奉茶供点心,只是他们采取的扫墓祭拜形式,其本质是亲友聚首思祖,抒发情感,化作坟头几缕青烟。那么我们离这种情操和雅趣到底有多远——此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远近全在一念之间。俩字,走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