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4月9日电 (记者游雪晴)经过一天半的评审,9日下午,经评委会评议和投票,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揭晓。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河南郑州东赵遗址、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十个项目,当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介绍,此次评出的十项考古新发现,是从去年全国经审批的688项考古发掘中,经过审查获得初选资格、入围25项进入终评,再经过现场演示和评委会投票后评出的。入围的25项考古发现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传统考古大省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其中河南省以四项入围,陕西、山西、湖北、北京各有两项入围。同时,边疆地区考古和古代少数民族考古发现相当突出。从时代上看,入围项目分布较为均衡,史前、夏商周三代、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时期所占比例大体相当。它们既是2014年度我国考古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也充分展示了当今考古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从类型来看,一改去年以大型墓葬为主的局面,建筑类遗存比例明显提高,河南濮阳戚城龙山时代城址、陕西清涧辛庄商代建筑遗址、江苏扬州蜀岗古城址的木构及其他遗存(战国至南宋)、吉林乾安辽金春捺钵遗址群等城址和大型建筑遗址颇为引人注目,故宫也针对明清建筑基址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考古发掘。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认为,去年的考古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城市考古的基础不断巩固,主动性考古工作取得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整体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还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成果展示普及。而各类新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也大大促进了考古学科的转型:坚持学术探索,全站仪、RTK、激光测距仪等测绘设备与技术的广泛使用,数字考古的全方位信息采集,激光三维扫描与建模技术记录和复原发掘对象以及遗址整体已经成为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