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在太行山际,穿梭在峻岭之间,红旗渠宛若掉落人间的天上银河,游走于太行绝壁。这不是一个神话传说,这是10万林州人苦干10年创下的人间奇迹。一渠飞架送来“救命水”,这条“逆天”人工河整整流淌了50年,成为林州人民离不开的“幸福源”。而当年一钎钎一炮炮锤炼出的红旗渠精神,也在50年的历史中淬火升华,在筑梦中国的实践里历久弥新。
逼出来的“逆天”勇气,斗出来的“救命”长渠
50年后,当人们折服于红旗渠的惊天气魄时,也常常会问是什么给了林州人“逆天建渠”的勇气。有人说,红旗渠是逼出来的。死地求活,绝境求生,被逼到死路的林州人,迸发出了战天斗地的勇气。
八百里丹岩赤壁,太行山稳坐中原,如筋骨般上撑开天,下镇住地,但惟独没有照顾山脚下这群朴实的农民,旱是烙印在林州人骨子里的痛。从1436年到1949年,林州出现较大旱灾104次,大旱绝收38次,人人相食5次;新中国成立初年,林州全县550个行政村中需要翻山越岭、远道取水的就有307个。
盼天下雨,盼地有河,盼泉长涌,盼水长流,盼吃水不出村,盼种田有水浇……对水的渴望催动林州人动手找水,打旱井、修渠道、挖池塘、引山泉,一批引水工程建成却依然禁不住旱魔肆虐。林州人发现,想要引来生命水,就必须修建一条“救命渠”。
“宁愿苦干、绝不苦熬”,被逼急了的林州人下定决心凿开太行引水进家门。1960年的正月十五,林州人鼓足了“逆天”的勇气,在轰隆隆的开山炮响中迎接新的春天。
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片地可立,林州人腰系缆绳,飞荡峡谷开山炸石;物资短缺,农民自带工具干粮,自制炸药石灰。凿穿青年洞,撬开“老虎嘴”,截留浊漳河,强攻红石崭,为引一渠清水,林州人攻克下一个个天险,甚至81人为此献出生命。10年苦战,林州人削平1250个山头,钻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座,终于修通1500公里长的生命长渠,引来“救命水”。
一条飞渠改写了命运,一种精神带来了力量
站在红旗渠岸,前看不见头,后望不到边,抬头是千仞峭壁,低头是万丈深渊,这条飞荡在太行山间的“逆天”长渠,不仅一圆千年吃水梦,改写了林州的命运,也成为林州人拼搏奋斗的精神“发动机”。
红旗渠建成,60多万人口吃上了水,54万亩良田浇上了地。50年来,红旗渠累计引水超过12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600多万亩,实现粮食增产17亿公斤。“红旗渠不仅给林州引来了水,也培养出一批技艺娴熟的工匠,磨砺出了最纯粹的匠人精神,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林州市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蕾说。80年代,走出太行山务工的10万红旗渠匠人,以他们高超的技艺和不怕苦的精神走遍全国,甚至踏出国门,时至今日,红旗渠建筑队仍然是建筑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林州,苦难磨砺出来了人的犟脾气,红旗渠的建成给这个犟脾气找到了最好的出口——敢想、能干、不怕苦。浸润到骨子里的韧性与坚毅,锤炼于红旗渠10年建设的磨砺,让林州人更敢于和天地叫板,历重劫而不复,逢危难而不倾。
大垴村是林州最偏僻的村,长在海拔1750米的高峰上,脚边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为了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26岁的许存山带着乡亲们铺路架电。500多公斤的电线杆100多根,几千米的陡峭上路,整整抬了2年;修路的4年里,全村人挖出了48万土石方。
“对林州来说,红旗渠不仅改变了林州人的生存环境,更给林州人注入了勇气,带来了力量。只要心中装着一个梦,红旗渠精神就能支撑我们干出更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这就是红旗渠精神的力量。”林州市长王军说。
时代中淬火升华,筑梦中历久弥新
远眺太行,连绵的山峦之间有一个豁口,在林州人的故事里,这个豁口是鲁班路经太行,劈山而过留下的痕迹。从愚公移山的历史神话,到红旗渠的现代传奇,再到今天林州人的致富故事,太行山下的传说都浸透着同一个心怀理想而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亘古未变。
河南省社科院政治与法学研究所所长闫德民说:“红旗渠精神不是一个时代的印迹,50年的沧桑巨变,时代赋予了红旗渠精神更多的内涵,创新、智慧、难而不惧、富而不惑、奋斗不已、自强不息,红旗渠精神在时代中淬火升华。”
石梅平有时间就会带领员工徒步走上红旗渠。“我想带大家看看我们的父辈们是怎么干的,再想想我们干了什么。”她说。
20年前,这个瘦弱的林州女人从地摊做起,如今已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石梅平说,每次快被困难压倒时,她都会到红旗渠上放开嗓子大哭一阵,哭完了问问自己,还有什么事比修渠更难,一下子就有了劲。
“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这是距离林州上千公里的福建东山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被敬称为谷公的谷文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林州人。为改善百姓生存环境,他带领东山人民战天斗地,苦干14年终将荒岛变宝地。
“红旗渠精神不是只有林州才有的特殊符号,它代表的是一种中国精神,汇聚着中国力量。”河南省社科院科研处长袁凯声说。
登临太行之上,俯瞰脚下,昔日荒凉的县城已崛起成现代之城;遥望中原,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屡创辉煌。
“当年,为了引来一渠救命水,英雄振臂一呼,群众云集响应;今天,为了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更需要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人民筑梦的实践中,红旗渠精神必将历久弥新。”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说。
(新华社郑州4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