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
该给医生减减负了
□ 许秀华

    春节前夕,北京某著名医院,一周之内竟有两位不到六旬的医学专家在工作时突发心脑血管急症。医生们最讲究疾病预防,怎么自己先倒下了?

    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令人感伤的故事。京城另一家著名医院的一位医生因过劳猝死后,第二天一位患者大闹门诊,向院方投诉:“我挂的专家号,为什么我等了这么久,专家还不出诊?”

    如果不是医生或医生家人,怎知道中国医生的“5+2”工作制?5,周一到周五,五天门诊病房,满满的临床诊疗;2,周六周日两天做实验搞科研,参加学术会议,被他人培训或者培训他人。5+2,白加黑,忙碌让他们无法践行自己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

    严酷的职称晋升制度犹如横架在每个医生脖子上的一把利刃。若要晋升,必有论文发表。论文哪里来?必须要做科研。科研何时做?只有业余时间。

    5天做医生,2天做科研人员,一个人,两份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的工作。一周7天,一天24个小时,中国医生必须像恶意透支信用卡一样透支时间,透支健康。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导致积劳成疾,医生过劳猝死,突发心梗脑梗屡见报端。即便终于成为知名教授医学大家,挣脱了职称评审轮值夜班等职业束缚,但因长期夜班倒班、超长时间手术、门诊病房等超负荷工作,以及X射线暴露、与病原体近距离接触等职业因素,往往给中老年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隐患。

    职称晋升是对医生职业技能的肯定。为了晋升,忙完临床要忙科研,分身乏术的医生们,只有牺牲休息,牺牲健康,牺牲天伦之乐。运动健身,周末郊游,朋友小聚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平常的享受。而对医生来说,若有幸偷得浮生半日闲,更多的时候是补补睡眠。

    临床医生和科研医生是两个职业类别。临床医生治病救人,科研医生探讨疾病机制,术业有专攻。临床医生集二者于一身,不仅人为地加重了临床医生的职业负担,也迫使医生们重科研,轻临床,最终损害的将是病人的利益。

    这不是说医生做科研没有意义。医学科研怎么做?由专门的研究所组织专职科研人员进行是一种办法,临床医生对临床病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也是一种办法,但不该所有的临床医生都必须要做科研。

    对于有兴趣做医学科研的临床医生,也应该设立灵活的职业机制,发挥其所长。例如暂时脱离临床工作,到研究院所全职从事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或者在其法定工作时间内,划拨一定的科研工作时间,不受临床工作的干扰。

    不分医院三甲二甲还是社区,不顾医院是否有科研硬件设施,强行要求医生写论文的晋级制度,也造就了学术腐败的温床。

    医生减负喊了若干年,医生悲伤的负担一点也没减轻,就在于医生的评级晋升体系不合理,临床医生套用了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比对论文数量,期刊级别,影响因子,貌似客观,却跟医生的工作内容、职业价值体体现相距甚远。

    临床医生的工作职责是治疗疾病,服务病人。今天,在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对临床医生的门诊数量、手术次数,对疑难杂症的处理解决能力,可以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现出临床医生的实际能力,结合医疗年资,可以制定出新的更为合理晋级评价体系,真正地为医生减负,让临床医学回归到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病人的初衷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