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2日 星期四
一颗镶嵌岭南的璀璨明珠
——东莞市围绕“六个突出”强化科技创新综述
中国科技报道记者 王祥明 申凤仪 夏先薇
魅力东莞

    “东莞塞车,世界缺货”,东莞在全球化经济格局中,已成了中国经济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晴雨表。除了地缘优势和历史积淀,人们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了一个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这俨然已经成为东莞的新城市精神,一颗闪耀岭南的璀璨明珠。

    作为广东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东莞率先提出了突出政府引导,优化创新驱动政策环境;突出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支撑;突出企业主体,提升创新能力;突出载体建设,健全创新体系;突出开放融合,集聚创新资源的气势;突出机制改革,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为东莞科技创新保驾护航等六个方面强化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

    2014年东莞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53.31亿元,增长16.3%,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19.54亿元,增长13.9%,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5.1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335.9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36.98%,同比增长13.13%,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6912件、授权量1624件,分别同比上年增长7.1%和8.6%,在全省排第4和第3位;2013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大幅增长32.4%,2014年预计增长超过20%,投入强度预计达到2.25%,连续9次被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称号,2014年东莞在《福布斯》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评比中名列第11位。

    一

    东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强化科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同时,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全省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的目标,制定出台了《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的意见》等文件,不断优化整合科技创新系列配套政策。“十二五”期间东莞每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对重大专项、创新平台、知识产权、技术改造等环节加大扶持,并建立了从项目立项审批到专家评审再到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和管理问责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监管制度。

    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在智能工业机器人、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3D打印、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等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以重大科技专项带动新产业技术突破。突出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支撑,大力加强科技与产业结合,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升。聚焦传统产业升级,积极推进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在电子制造、印刷包装等6大行业开发了10类以上的关键装备,开展了5000多台套的行业示范应用;启动“机器换人”计划,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亿元对企业进行资助;加快电机能效提升及注塑机节能改造,至2014年底完成电机能效提升75万千瓦,注塑机节能改造5070标准台。聚焦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了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台湾高科技园等重点科技园区;设立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筹建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组建东莞佰腾智通专利运营有限公司,搭建科技金融产业信息共享平台,筹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

    科技创新给东莞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突出企业主体,提升创新能力,让这颗夜明珠熠熠发光。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关键来抓,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东莞以项目实施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引导企业实施工业攻关、技改技创、专利促进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企业建设研发机构,调整优化企业研发机构支持办法,稳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全市已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64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政策,2014年加计算扣除额约19.6亿元,减免所得税约4.9亿元,同比增长100%;实施研发投入奖励,2014年对746家企业奖励2108万元。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目前全市有效国家高企755家;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给予重点倾斜支持,认定了首批22家市创新型企业。

    把载体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筑巢引凤”、“孵化育成”的平台。突出载体建设,健全创新体系。着力打造重大创新引擎,投资近30亿元建设大学创新城,吸引高校院所来东莞建设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作为东莞加快产业转型重点打造的“三大增长极”之一,目前一期工程即将竣工;积极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负氢离子源设备已顺利进入隧道安装。

    着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采取校市地合作的方式,与国内高校院所合作组建了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23个新型研发机构,已为2万多家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检测等服务,承担406项科技项目,孵化出140多家高科技企业。着力推动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全覆盖”和“双提升”计划,提升孵化器建设数量和服务水平,全市已建孵化载体20多个,其中有6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居全省前列。

    三

    吸引全世界的光彩是东莞突出开放融合,集聚创新资源的气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广泛集聚创新资源。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国内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主动“傍科技大款”,拜访联系科技部、教育部以及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寻求支持与合作;市科技部门每年组织企业前往高校院所对接,目前已与全国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组建了31个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10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引进了567名科技特派员。

    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市领导带领企业代表团出国开展科技合作和经贸交流;全市建设了21个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每年策划举办一届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周,为企业和相关机构与海内外开展科技合作搭建平台,2014中国(东莞)国际合作周吸引了超过6万人次参与,达成合作意向近200个,大大推动了东莞和广东国际科技合作的开展。同时,以科技合作为途径,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创新科研团队,目前全市成功引进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2个,引进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并启动了市级创新科技团队的引进工作,首批共有8个处于产业技术发展前沿的创新科研团队项目获得立项资助,促使一批优质科技项目落户。

    四

    突出机制改革,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为东莞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东莞是广东省首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以及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他们改变以往大多由市财政进行直接资助的做法,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更多地利用财政杠杆撬动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建设东莞民间金融街,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集聚发展、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设立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基金总规模20亿元,已参股设立了3个子基金,引导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落户;支持科技信贷,设立东莞银行科技支行、浦发银行科技支行两家科技支行,设立企业信贷风险准备金和贷款贴息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科技支行为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目前两家支行已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超过2亿元的信用贷款;推动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全市纯专利质押融资贷款额累计达到1.12亿元;对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给予专项扶持,已推动15家科技企业在国内上市、14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实施专利保险试点和科技保险试点,对投保的科技企业给予保费补贴,就建设多层次的专利和科技保险市场进行了先行探索。

    “六个突出”如东莞科技创新的六个棱面,折射出东莞科技创新的新成就、新局面和新机遇。面向经济发展新常态,东莞将围绕中央和广东省的工作部署,振兴精神,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京ICP备06005116